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7期 ID: 139186

[ 何明延 文选 ]   

说“国”

◇ 何明延

  “国”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语词,自它诞生之日始,就不断与相关的语词结合,仅在古代就先后产生了“国人”“国士”“国公”“国姓”“国度”“国故”“国是”“国卿”“国策”“国号”“国学”等百余个双音节词。到了近现代,“国”仍老当益壮,又继续同相关的语词组合,出现了“国徼”“国歌”“国旗”“国花”“国会”“国宴”“国际”“国文”“国语”等语词。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运动,“国球”“国脚”应运而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广泛开展乒乓球运动,全国形成乒乓球热。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容国团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是我国第一次获得乒乓球世界冠军。1961年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获得男子团体冠军,从此我国乒乓球水平在国际居于领先地位,国人于是把乒乓球尊为“国球”。“国球”是指在一个国家广泛开展,水平在国际居于领先地位的球类运动。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足球运动也蓬勃发展,许多城市乃至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足球队。广东足球开展最为普遍,曾出现足球名将容志行。广东梅县有“足球之乡”的美称。广东媒体频繁报道足球运动,并最先以“国脚”表示国家足球队及其队员,如“广州小将明天战国脚,出征前向‘老大哥学习’”(《羊城晚报》)1981年3月7日标题);“大战前夕大练兵国脚明晚对省脚”(《羊城晚报》1981年12月28日标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烟酒的消费剧增,人们更加注意烟酒质量,讲究烟酒的档次,各种各样的名烟名酒随之产生,人们即把品质特别优良,具有悠久历史、常用于国宴的烟酒美称为“国烟”“国酒”。上海产的中华牌卷烟自1951年诞生至今已经一甲子的发展历程,它以独特的品位和魅力征服了消费者,赢得了“国烟”的美誉。“国酒”则指茅台,它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台酒液清澈,醇香馥郁。茅台酒历史悠久,为我国第一名酒,名闻海内外,曾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早在1949年开国大典前夜,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会确定茅台酒为开国大典国宴用酒,从此每年国庆招待会,均指定用茅台酒。1975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王震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正式宣布:茅台酒是“国酒”。
  这几年,“国”字家族又有了新成员——“国脸”和“国嘴”:
  (1)央视主持元老赵忠祥曾6次担任国庆阅兵庆典的主持人。他透露,从1960年第一次直播阅兵庆典以来,历年国庆阅兵庆典主持人都出自央视《新闻联播》主播。……因为国庆阅兵庆典的神圣性,其主持人选也是至关重要的,赵忠祥总结说,《新闻联播》的主播一向被称为“国脸”“国嘴”。(《厦门日报》2009年9月30日第5版)
  (2)珍惜名声而不为名声所累,爱岗敬业、乐善友爱、谨言慎行、热爱生活,这也许是“国脸”罗京留下的重要人生启示。(百度网2009年7月8日)
  (3)最近南非摄影师迈克创立了一个名为“明日之脸”的项目。他环游世界,拍摄了不同国籍和民族的妇女肖像,并用电脑制出各国的标准“国脸”。(《海峡导报》2011年2月12日第23版)
  何谓“国脸”?“国”是国家,“脸”是面孔,“国脸”就是国家面孔,即具有国人共同特点的面孔。人的脸形因人而异,有大饼脸,有长方脸,有国字脸,有瓜子脸,有鹅蛋脸,等等,但不是具有某种脸形就可以称为“国脸”。我国央视《新闻联播》主播和国家庆典主持人都是经过挑选的精英,赵忠祥、罗京、李修平等同志个个五官匀称和谐、脸部端庄健美,人人口才绝顶,加上他们担负的工作影响力大,所以被人们美称为“国脸”和“国嘴”。以前国人常说周恩来总理是美男子,他风度翩翩,面孔端庄健美、五官匀称和谐,其实周总理才是典型的“国脸”。当然,不是所有的美男子、美女都可以称为“国脸”,堪称我国“国脸”者一般应具备三点:第一,中国人:第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第三,五官匀称和谐,面孔端庄健美。2010年国庆节前,国新办向世界播放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用50多位各界名人来诠释中国形象,他们有宇航员杨利伟、篮球运动员姚明、跳水运动员郭晶晶、歌唱家宋祖英……他们个个精神焕发,人人也都可称为“国脸”。
  “国嘴”指口才绝顶的《新闻联播》主播和国典主持人,笔者已有专文论及,请参见《语文建设》2010年第7-8期《说“嘴”》。
  “国”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语词,几千年来由它构成的众多双音节词,为汉语词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为新生事物的表达作出了贡献,去年,由它与“考”结合而成的“国考”,竟成了2010年度中国媒体流行语。请看:
  (4)12月5日,国家公务员招录公共科目笔试开考,14177万人将角逐1.6万个公务员岗位,平均录取比例为88:1。近7年来,国考的考生人数暴涨了16倍。(《中国青年报》2010年12月6日)
  (5)对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说,参加国考的投入和产出是不对称的,尤其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考试,而结果是不可控的,因为关卡太多,环节过长,竞争风险过大,所以,虽然我支持学生参加国考,却不赞成他们在这条路上孤注一掷。(《中国经济周刊》2010年第46期)我们期待“国”还有新的贡献。

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