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不少老师尝试小学语文常规性笔试命题改革,也总结出一些好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大多只是“点状”或“局部”的认识和体会,缺乏整体性思考。在学校常规语文笔试命题中,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试题要求“超标”。例如,给多音字注音,默写“会认”的生字,低年级课外阅读题中考查“文章表达顺序”的内容,在中年级的习作题中提出“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的要求,这些要求都超出了考查范围。
2、记忆性的试题过多,运用性的试题过少。
3、阅读短文试题未能体现相应阶段的训练重点,有关“基础知识”的考题偏多(如“选择正确的音节”“画出错别字”“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而真正考查阅读能力的题目却很少。
4、“习作”试题脱离学生实际生活,习作要求与相应阶段的习作训练要求不对应。
5、试题难易程度未能体现出合理的梯度。
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语文检测的效度,也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实践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笔试评价仍然是最重要的评价方式之一,如果我们不努力改变语文试卷命题的这一现状,语文教学改革就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语文教学质量就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笔者认为,一份好的语文试卷,首先要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个阶段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一个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成绩,知道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其次,要能够体现新课程环境下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对教师的教学能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我们认为,小学语文常规性笔试命题应把握以下两个原则:
一、把控难易梯度,注意试卷命题的科学性
试题过难和过易都不利于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提高命题的检测效度,应注意科学把控试卷的难易梯度。
1、注意难易度比例。试卷难易梯度一般要把控在8:1:1,即相对容易的题目占80%,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10%,有难度的题目占10%。语文试卷难易度比例的把握,一般只包括积累与运用和阅读理解两个部分,不包括习作部分。
2、进行难度预估。科学地把控试题难度,一般要根据试题检测的知识点或能力层次,通过抽样实测反馈数据后,进行难度统计。但学校常规性的试卷命题,这样做不大现实。因此,对试题的难度,我们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预估。例如,下面一道“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试题,就能较好地体现难易梯度。
“那许许多多留做标本的叶子,成了我们的珍宝:圆形的、条状的、桃形的、针状的、蛋形的、元宝状的、叶面带茸毛的……一一陈列开来。”这句话写出了留做标本的叶子不但数量多,而且形状多。从“珍宝”一词,流露“我们”对叶子的喜爱之情。(语文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绿叶的梦》)
这道题前两处填空,考查学生对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的识记情况,相对容易;第三处填空,检测学生对句子内容的理解,有点难度;第四处填空,检测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比第三处填空的难度要大一些。这样的试题,符合第二学段的目标要求,答题内容由易到难,体现了试题的难易梯度。
3、难度控制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识字与写字:易读错字音、易写错字形。
(2)词语:词义的相近度和语境的干扰度。
(3)句子:句子语境的限制性。
(4)阅读理解:语义的间接性程度(字面上的意思和字面背后的含义)和内容的综合性程度(内容要点的多少和复杂程度)。
二、凸显正确理念,注意笔试命题的导向性
笔试命题不仅要能比较准确地诊断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同时也要凸显正确的教学理念,对教学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笔者认为试题内容应着重在以下三方面起导向作用。
1、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老的这句经典名言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要立足文本,借助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因此试卷命题首先应该在“注重学习能力培养”这点上起导向作用。命题时,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积累与运用中的运用性试题要占一定的分量。
(2)阅读理解和习作的比重要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一般的比例是:第一学段占20%—30%,第二学段占40%—50%,第三学段占50%—60%。
(3)适当关注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学习能力的一个方面。比如,在阅读短文中,可以设计加“旁注”的试题。
2、关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要尽量沟通生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是生活的需要。命题要在这一点上发挥导向作用。
(1)沟通日常生活。比如修改商业用语中的错误,拟写节日祝福语,给书房选用合适的名言名句,为公共场所写一句温馨的提示语,为产品写广告语等。
(2)关注生活热点。如下面这道题:
下面是一位母亲反映她的孩子上网成瘾的问题。请你根据这位母亲反映的实际情况,写一段话,劝劝这位同学,尽量使他能够接受你的意见,改掉上网成瘾的毛病。
母亲反映的情况:“我的儿子今年读小学五年级。他每天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上网,有时连饭也顾不得吃,作业也拖得很晚才能做完。我多次劝他也没有效果。你能帮我劝劝他吗?”
我的规劝:
(3)触动内心情感。例如下面这首毕业考试题:
参加这次考试之后,同学们就结束了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临别之际,大家一定很想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先想一想,你想跟哪位老师谈谈心。这个时候,你最想向他说些什么?是回顾老师对你的关爱,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还是谈谈自己对未来的打算;是诉说自己曾经的委屈,还是倾吐你现在心中的烦恼……然后写一封信,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
3、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沟通。
教学实践证明,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关键。语文试卷命题应在名言警句积累、古诗词诵读、名著阅读等几方面引导教师重视课内外阅读的沟通,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课标“附录”推荐的优秀诗文和建议课外阅读的书目。
总之,避免语文试卷命题的随意和盲目,使语文试卷总体上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将有利于教师明确语文教学方向,反思存在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