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7期 ID: 138651

[ 高全军 文选 ]   

语文教学应抛弃“皇帝的新装”

◇ 高全军

  语文的属性是什么?语文的核心是什么?
  面对这等“大哉问,,恐怕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觉得茫然,或许有人会从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三公的言论中寻章摘句,将“语文,拆分为语言、文字、文学、文化四个词语之间的二项排列组合;当然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会从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拎出“标准”答案。但若追问一句:诸位从自己的语文学习和教学经验中独立思考出的答案又是什么?倘若还未细想过,这里有个干脆利落的回答:
  语文的核心是什么,是表达;语文的性质是什么,是技能。
  这个一言以蔽之的个性化观点来自王旭明的新著《再对教育发言》。观点中的词语个个都不陌生,“表达”“技能”之类字眼在《语文课程标准》里也是处处可见,但是能抛开“云遮雾绕”的各种语文理论和专业术语,旗帜鲜明地提炼出两个词并形成一种语文观的少有人在。
  在(语文是一种技能)一文中,王旭明指出:“语文真的是一种技能,而且是从事各行各业的^都应当有的技能,语文的核心是表达,表达的目的是交流,交流的结果是产生效益,可见语文这种能力的重要。听说读写是老调重弹,但我们的语文老师还要把这个老调弹下去,因为看现在,不会听不会说不会读不会写的人太多了。”可见,王旭明将“语文”的杨隨位为“表达技能”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相当现实的社会语境基础。
  应该说,在王旭明的语文观中,,表达技能”只是其逻辑起点,他着力倡导的是“表达之魂”。在(全民学语文刻不容缓)一文中,他对”如何表达”做了较详细的论述:“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畅C)是学会如何表达,而表达绝不仅仅是想象力加语文知识和辞藻的堆砌就可以的,这只是语文的皮毛而已。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心境等等实际情况,真实而自然地表达内心以及社会现实才是表达之魂。”
  所谓“表达之魂”,指的是“真实而自然地表达’。在<对称与打呼噜)一文中,王旭明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一个小男孩因用’入的屁股是对称的”“妈妈的奶子是对称的”来解释’对称’的词义而遭到老师呵斥;一是一个小女孩先是说出”爸爸打呼噜好烦”而被老师,正确”引导后改口说”不烦了,我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孝敬爸爸,不让他这么劳累了”。针对这两个例子体现出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王旭明的感受是:“此情此景,我作为曾经的语文老师,悲从心中来!”
  为何“悲从心中来”?缘于当前课堂中”皇帝的新装”式教学理念。”最可咱的是,孩子从小小的年纪开始就要琢磨,如何把很自然很普通的一件事人为地拔高升华,并由此开始说谎造假,心中的真实感受从此淹没在一片空话大话之中。”“如果每一个人都以皇帝的新装的态度来对待语文教学,这就是最可怕最可悲的了/
  王旭明之”悲”,不禁让人想起清人龚自珍之“泣”。面对卖梅者将梅树”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天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龚自珍“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生活的年代距今己近二百年,但中国人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似乎并未见有多大的改善,这恐怕不是王旭明一人之悲。
  事实上,温家宝在谈到大学建设时明确指出:“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手,\一面、千篇一律,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这里”独特的灵魂”放诸语文教学,不就是”表达之魂”么?这里的“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放诸语文学习,不就是“真实而自然地表达”么?
  在<语文教师,让我欢喜让我忧)一文中,王旭明语重心长地指出:“让学生说实话,说心里话,说想要说的话,说充满个性和特色的话,为将来成长养成说话的习惯,奠定说话的基础,这应该是语文教学杨(/的核心。”
  一句话,我们的语文教学,该是彻底抛弃“皇帝的新装”的时候了!

语文教学应抛弃“皇帝的新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