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想:
《豆腐颂》是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第六单元第17课课文。这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小品文,确切地说是一篇饮食小品,写的是豆腐。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平易朴实、亲切自然。关于豆腐的诸多知识、掌故和见闻,作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文章的结尾,点明写豆腐的意图,提升了全篇的精神,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豆腐身上所寄寓的作家的火热情怀,体味出天涯赤子的那份浓浓的中华情、那颗滚烫的中国心。面对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在学生已经具有必修阶段鉴赏散文的知识储备、方法积累的基础上。在选修模块,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感受、体味、赏鉴,学习立意选材、构思谋篇、叙事抒情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採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 品味豆腐的特点,领悟豆腐中蕴涵的文化内涵。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3 思考“中国形象”的问题,培养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鉴赏文章内容,领悟豆腐中蕴涵的文化内涵。2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豆腐,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食品,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食用,对它再熟悉不过,只是一般人从没有关注它、思考它的文化价值。可作家林海音却对它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感悟林海音那独特的“豆腐情结”。
二、走近作家
(展示作家图片)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出生在日本,不久返台,后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就在北京长大。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后开始文艺创作,作品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春风》,及许多文学评论。她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被誉为台湾文坛之“保姆”。
结合课后参考材料《台湾文坛的保姆》,介绍其文风特点:
1 生于日本,父母不甘当亡国奴,性格受父母影响。跟随父母四处奔波,向往一种平和、自由的生活,所以她的文风也是很怀旧、很平和的。
2 在北京长大和读书,受到京味文化中那种雍容、大度、典雅文风的影响。
3 做新闻记者、编辑,眼光敏锐,锻炼了她的文艺素质。
三、走进文本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设题:读过文章以后,豆腐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读、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明确:
1 感觉上的特点:视觉上洁白,触觉上柔软,味觉上香淡。
2 使用上的特点:容易配菜,制作简单。
3 作用上的特点:营养价值高,有药用价值。
4 其他方面:价钱便宜,历史悠久,深受欢迎。
(二)再读文章,梳理内容
设题1 文章写了关于豆腐的哪些内容,请筛选、归纳整理
学生思考,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明确:
1、2段概说豆腐的美及容易配菜。3、4段写豆腐的作用(3段:豆腐便宜又有营养,4段:以慈禧为例,说豆腐有养颜功能)。5、6段写豆腐的原料工艺、制作时间及销量。7段写豆腐的历史变迁:汉-宋-清。8段写清代医家对豆腐的药用价值的论述。9段写豆腐名称的变化:菽乳-黎祁-来其-少宰羊。10段写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及豆腐与语文的联系。11~16段写麻婆豆腐的传说和做法。17~19段写作家梁容若在困苦中“知道豆腐的价值”,及有关各地豆腐的不同做法的见闻和感受。20、21段点明豆腐象征的美德。
设题2总结概括文章內容要点的常用方法都有哪些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
(1)提取语段要点,也就是从原文中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如1段、3段、4段、9段、10段。
(2)综合句意。有些段落没有中心句,我们必须综合各个独立句子的句意,也可综合几个关键句子的句意。如5段、6段、7段、11段到16段、17段到19段。
(3)语言信息分析法,如8段、20段、21段。这几段的特点是,内涵并不直接表露,而是含蓄曲折地表达出来。我们应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归纳出来。
(三)三读课文,品味深意
设题: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
明确:文章写的是豆腐,但目的是想借豆腐言志——“颂”豆腐,更重要的是赞颂豆腐具有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平易朴素,平和宽厚。
(四)四读文章,质疑解难
设题1 作者出生在台湾,在北京又住过一段时间,但从文中你能看出她有地域的局限性吗?这能看出她有一种什么心态?
明确:看不出,文章开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明作者要在“中国”的意义上来谈“豆腐”。从文中对豆腐的广泛介绍看,也是泛指的。作者是以一片赤子之心,抒发爱国之情。
设题2文中引用了几位作家的话,它们的作用何在?
明确:引用孟瑶的话,意在强调豆腐的便于配莱的特点。引用梁容若的话,意在强调在困苦中“才知道了豆腐的价值”,介绍各地豆腐的做法及豆腐全席。引用子敏的话,意在点明豆腐象征的美德,点明主旨。
设题3 怎样理解作家子敏的话的內涵?
明确:豆腐是柔软的、平和的,那么人与人相处也应相互体谅,这正是中国人“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特质,突出一种豆腐式的阴柔之美。该特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豆腐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载体,我们现代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应具备谦和、宽容、容忍的豆腐素养。
(五)分析写法,学以致用
设题:文章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充分铺叙,抒情点睛。(叙事抒情结合)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用“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手法,从下列事物中选择一个,细述其特点,点明其精神。备选事物:饺子、印章、瓷器、中国结。
五、布置作业,迁移训练
把第四个环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