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的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他还说:“它就好比可以开发无限库藏的‘锁钥’。”《<叶圣陶教育文集》第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这里,先生一语道出了教材的示范功能。现行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周密计划、精心挑选的佳作,都是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的精品,既是教师教的载体,又是学生学的凭借和典范,特别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好“例子”。
一、教材是诱发习作冲动的“例子”
课文《帽子和鸟窝》(语文出版社s版第5册)描写一群男孩在草地上玩耍,其中一人的帽子被松鼠带到高高的树上,大家找来竹竿准备去挑帽子,但发现鸟儿要用帽子做窝,就决定将帽子送给鸟儿了。课文情节生动,童趣十足,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儿童心灵。读后学生发现,这类趣事他们也遇到过,这么有趣的文章他们也能写,写作欲望会油然而生。
这类课文在第5册里还有《吹泡泡》《山雀》《沙滩上的童话》等,其他各册也有不少。教师只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一个个“例子”便能唤起学生一次次的习作冲动。
二、教材是学习收集素材的“例子”
小学课文很多都是名家名篇,都是作家们观察世界、认识生活的结晶。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共有64课,57课是散文,其中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一应齐全。写人的有的写小孩有的写成人,有的写普通百姓有的写著名人物。写事的有生活中的平常小事、嬉戏玩耍,也有动人心魄、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救命骨髓》《平分生命》。写景的既有波澜壮阔的大海、茫茫无际的草原,也有随处可见的小雨、山村、日出、月沉。写物的有鱼虾、蚂蚁等小孩子喜爱的小生命,也有赵州桥、卢沟桥等宏伟建筑。学了这些文章,学生就会明白,平时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不论大小都可写进文章中,只要留心观察,学会思考,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素材。
三、教材是学习布局谋篇的“例子”
小学第三学段开始写整篇文章,要求学生学习布局谋篇。布局谋篇的章法在哪里?就在每一篇阅读教材之中。
1 题目的命制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恰当的题目,以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五、六年级教材为例,有以人名命题的,如《孔子》《花木兰》《詹天佑》,经引导学生会发现:以人名命题的多是写人的文章,写的是知名人士。有以动物名称命题的,如《小麻雀》《猫》《珍珠鸟》,当然属于写物的文章。有以物体的名称命题的,如《青花》《天窗》《编钟》,说明或者记叙物体的文章多采用这类文题。有以物体名称为中心短语命题的,如《十年后的礼物》《奇妙的琥珀》《理想的风筝》等,多写与物相关的事,一读题就让人产生阅读的期待。有以事件名称命题的,如《赤壁之战》《开国大典》,或者以人名加事件来命题的,如《郑成功收复台湾》《鲧禹治水》等。还有的以文章的主题命题,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花边饺子里的爱〉等。用好这些“例子”,学会命题就不难了。
2 确定主题及选材
阅读教材中的文章,篇篇主题突出,选材精当,都是学生学习的好例子。如(春天的小雨嘀嘀嘀),围绕“春雨带来生机和希望”这个主题,选了“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三个方面的材料。又如<我家门前的海),围绕”渔家人对海的无限深情和热爱”的主题,选择了”海是多变的脸”“海是牧场””海是一幅画卷”三方面的材料。教学中,教师透过这些”例子”,能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懂得写文章要确定主题、材料因主题而选的道理。
3 写作的顺序
写作顺序也叫写作思路、写作线索,是作者行文的顺序。小学语文教材所选文章的写作顺序最具代表性,有“按时间先后顺序”,有按”地点变换顺序”,有按”观看的顺序”,还有的按事物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
“时间”顺序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按照“天还没亮”“到了中午”“黄昏时候”三个时段的顺序,记叙战况及邱少云英勇牺牲的经过。《四季童话》以“春、夏、秋、冬”为序描写各季特点,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比较明显,要引导学生运用。
“地点变换”顺序如<唐玄奘西行取经),以唐玄奘西行途经路线为序,描写他取经的艰苦历程。
“观看路线或景物”顺序如<故宫)(奇异的植物世界),按照“观看路线和景物”的顺序,移步换景。
“事物几个方面”的顺序如<五彩池),分别从五彩池的数量、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赞美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西风胡杨)先写胡杨的坚韧,再写胡杨的无私,后写胡杨的悲壮,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格。
这些课文展示出直观的“例子”,只要善于利用,学生定能在习作思路上顺利前行。
4 学习“构段”
“构段”主要指处理段落内部的逻辑关系。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构段方式有:
1 总分关系。如<爷爷的芦笛)的第一自然段,开头总述”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然后分别从“海水就在脚下…伯天海鸥在飞翔”“晚上萤火虫在闪烁”三个角度分写如何”好玩”,属于先总后分。(母亲的呼唤)第二自然段,先叙述妈妈带“我”到公园玩的情景,后用”那温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快乐的回忆”作结,属于先分后总。<敦煌壁画)第五自然段,先用“敦煌壁画巧夺天工”概括全段,再详写”九色鹿”壁画技艺精湛,后用”令人叹为观止”点明中心,属于“总一分一总”。
2 并列关系。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方面来反映它的”美”。
3 因果关系。如<五彩池)第五自然段,开头一个设问句端出事物的结果:“五彩池里的水为什么显出不同的颜色?”接下来才写原因,属于“先果后因”。(黄帝)结尾一段,先写黄帝”在位时间长””贡献大“,后写“每年清明节各界人士都去黄帝陵公祭黄帝”,属于先因后果。
4 转折关系。如<我的战友邱少云)第六自然段,第一层写“我”看见邱少云身上着火后,希望他“跳出来打几个滚,就可以扑灭,只要扯掉棉衣也能救出自己”,接着用”但是”这个转折语,说明邱少云不这样做的原因,突显出邱少云严守纪律,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
小学六年,语文教材共有300多篇课文,篇篇都有学生习作的极好”例子”,教师根据学段目标充分挖掘这些“例子”,教给学生一些习作的方法,是突破习作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