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0年第10期 ID: 137639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案例

◇ 姜 玮

  【教学目的】撷取课本精华,学习写人方法。借鉴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教会高一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描摩人物,会用文字给人画像,避免人物出现公式化、统一化、脸谱化、缺少个性的现象。
  【教学思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补充一些名家作品,同时选用一些学生习作,以读引写,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品味,学会迁移,从而掌握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论和实践往往是有差距的。写作方法容易掌握,但实际运用比较困难。学生作文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是,塑造的人物脸谱化、性格单一。因此,需要指导学生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练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课堂导入
  1.请同学们猜一猜,他是谁?
  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僧道穿的大领长袍),提一柄九齿钉耙……
  学生们很轻易地猜出这个人是猪八戒。
  学生们为什么一下子就猜出是猪八戒?那是因为作者虽然只寥寥数语,却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描写,所以我们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也应该做到这样。
  2.人物描写主要有哪几种方法呢?
  二、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人物的肖像描写
  肖像描写又称外貌描写。它是通过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态等的描写来揭示性格的一种方法。肖像描写的注意点:一定要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忌公式化、脸谱化。
  和学生一起阅读鉴赏几个语段,并分析其作用:
  例1:五年前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发言:这段肖像描写生动地刻画出祥林嫂遭受苦难后的困苦、麻木,完全变成了一个木偶人。
  例2:即使在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着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
  教师提问:这段描写好在哪里?
  学生发言:以上的肖像描写生动刻画出别里科夫落后保守的性格特征。
  (二)人物的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就是通过描绘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刻画性格的一种方法。语言描写的注意点:必须能显示人物的身份、年龄和个性。
  欣赏几个语段:
  例1: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学生讨论分析几个人物性格:
  学生七嘴八舌后明确:A句主人公比较聪慧,B、D句主人公较率直,C句主人公很谨慎,而E句主人公娇憨无比。
  例2:他听说蝌蚪可以变为青蛙,就立刻用荷叶捞来了几只蝌蚪,放在盆子里,瞪大眼睛看它怎么变。看了一会,蝌蚪还是蝌蚪,就性急地喊道:“快变啊!”“怎么不跳?”“怎么还长着小尾巴?”逗得周围的人全笑了起来。
  这是学生习作: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
  (三)人物的动作描写
  人物的动作描写就是用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性格的一种方法。动作描写的注意点:要选用最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展现人物性格。
  欣赏语段:
  例1: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下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
  学生分析:以上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鲁达嫉恶如仇的性格。
  例2:雨中,他冲到车前,腾出一只手,掏出钥匙,打开车锁,却发现上车变得困难。他先用左臂抱紧书包,右手去扶车把,右腿高高抬起也只能从大梁上跨过,右脚踩住了脚蹬,左脚一次一次向后面登地,车走了起来,于是用右手掌握着平衡和方向,左脚用力一跳,屁股向上一抬,终于坐在了座上。车骑动了,他身子向前俯着,左手把书包紧贴在胸前,书包里的书总算是安全了。
  这依旧是学生习作,读来很感亲切:作者用了极其恰当的动词表现了“他”惜书如命的特点。
  (四)人物的心理描写
  人物的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的一种方法。心理描写的注意点:要能充分揭示出人物的内心情感。
  教师提示:人物的内心常见的情感有喜、怒、哀、乐、爱慕、思念、苦闷、痛苦、怨恨、惊恐、嫉妒等等。心理描写时要能将人物的某种情感细致地表达出来。
  阅读鉴赏以下语段:
  例1: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学生分析:以上的心理描写非常恰当地将陈奂生患得患失、狭隘自私的心理描写了出来。
  例2: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
  学生分析:以上的心理描写虽然很简洁,但很好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画了出来。
  三、课堂练习
  学生练笔:
  材料:一位大学生,在外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下种地的父母要钱。信中只有三个字——“爸:钱。儿。”
  要求:以“儿子来信了”为题,写一个150字左右的片段,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描写这位大学生的父母收到信后的情景。
  学生当堂完成,完成后毛遂自荐,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看看议议,指出优缺点。
  教师再给出一篇范文:
  儿子来信了,父亲抚摩着信封,看着熟悉的笔迹,眼前浮现出儿子的面孔。“娃子他可好?城里的日子过得惯不……”父亲颤抖着打开信,眼睛直直地盯着纸上仅有的三个字——“爸:钱。儿。”眉头紧锁,一声不吭,只有一个劲地抽着他的旱烟。“你咋不说话,看起来没完,我看看儿子都说啥了?”母亲这时从后院忙完走进屋来。父亲递过信,头也不抬地蹲在了门槛上,依旧抽着烟。母亲接过信一看,泪水止不住落下来。“这可咋办,钱,钱,钱,像催命似的,哪有那么多钱啊!”母亲又急又心疼儿子,早已不知如何是好了。父亲无奈地叹了口气,站起来向村东头的万元户老张头家走去。
  大家共同阅读鉴赏本文,找出文中的各种描写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几种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古人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平时大家要细观察、多积累,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动笔,相信“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定能写出生动的文章。同学们回去后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方法,以“唉,他(她)呀!”为题,完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教学反思】
  1.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评判者,而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本节课我充分地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让他们朗读、分析、讨论。整节课学生思考积极,发言踊跃,结合投影讲解,课堂气氛很活跃。
  2.精心设计,主线分明。本节课的主旨就是教会高一学生能够生动形象地描摹人物,会用文字给人画像,避免人物出现公式化、统一化、缺少个性的现象。本节课紧扣主线——“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补充一些名家作品,同时选用一些学生习作,以读引写,以读促写。让学生在阅读中鉴赏,在鉴赏中品味、学习,做到读写结合,写出特色,写出精彩”来设计、组织,起承转合,浑然一体。本节课不作秀,不耍花架子,实实在在,朴实自然,教给学生一些真东西,让学生有所得。
  3.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补充一些名家经典作品,同时选用一些学生习作,引导学生阅读鉴赏并适当作些模仿,让学生知道作文并不难写,不是像同学们平常念叨的那样:作文作文,做得头疼!每个同学只要用心,就一定能写出好文章。
  4.当然,写作能力不是靠一节课就能提高的,平时还要督促学生勤练笔。本节课也有些许遗憾,极个别的学生学完这节课没有什么感觉,以后还得帮助他们提高学习兴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

高中语文作文指导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