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现语文有效课堂的教学方略有: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深厚兴趣,研究语文教材使之贴近学生实际,构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拓展迁移。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有效课堂 教学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减轻学生负担、注重课堂效率和质量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语文教学是一种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是人对人智慧的引导、激发和唤醒,使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文化和文明的因子在学生身上积淀成人格,这就需要语文老师用智慧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呢?我个人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的教学是在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和乐趣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能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千方百计在“草料里加点盐”。比如讲知识的来源、运用,知识的最新发展,知识的相互关联。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用演示法、竞赛法、表演法甚至游戏法去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教材和教师展示的知识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及获取知识的新鲜感、成功感、满足感和愉悦感。这样的教学过程,就是学习成功的过程,就是教育成功的标志。
二、研究语文教材使之贴近学生实际。同样的语文教科书,不同的受众——学生,学生有个体差异,他们的教育背景、知识基础、思维方式、接受能力等都不同,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析,更要对语文教科书做出适当合理的改动,取舍、删减都要符合学校、班级、学生的实际并做出恰当的安排,不能盲目听取某些专家的方案或照搬一些教学参考书上的要求,应该以学生为本,很好地从学生自身的基础、兴趣、个性、能力等出发,去挖掘学生自身的内在潜力,实施与之相符的教育教学计划。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效率,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构建语文与社会生活的广泛联系。生活中语文得天独厚、无处不在,语文教师要有一种将生活作为语文教学课程资源的意识,主动构建语文课本与社会、世界和日常生活的广泛联系,从而使鲜活的现实与既有的教科书结合为课程同一体,使语文课程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得到尽可能的发挥。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国际事件等资源进入教学流程,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交流的欲望,展现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增强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四、重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叶圣陶认为,教师是课堂讨论中的主席。他一贯主张:要打破教师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局面,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课内多采用讨论的方式,教师也是一个会员,至多处于主席的位置;课内讨论以提示或纲要所列的各项目为中心,最后由教师作总结,也可以由学生作总结,教师看情形予以承认或订正。从叶圣陶的教育思想中不难看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必须置身其中,参与讨论,引导讨论,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才会充满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感。
五、建立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语文教学作为对话,它由多个对话者相互交织而成的。其中,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在课堂上的对话是动态的,千变万化,教师要随机应变,驾驭好课堂,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真正的对话。语文课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创立良好的对话氛围。要紧扣文本开展对话,巧妙地将对话引回到教学目标中来。虽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丰富多彩,但不能完全代替对课文的挖掘,不能代替文字的想象空间,不能代替对话的空间。语文教学中师生的平等对话,使课堂从“教”堂变成了“学”堂,提高了课堂效率,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六、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拓展迁移。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拓展迁移的能力,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依据经验进行辨别、分析、理解当前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鼓励他们将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环境中去,并加以运用,最终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而言之,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课堂教学,这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努力去探索课堂教学的奥秘,也需要学生发挥自身的作用与教师互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江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