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着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策略,让语文教学活力四射呢?
1.促进情感交融策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在良好的情感下,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强,有利于智力的发展与发挥,而情感的产生则依赖于教师的“以情育情”。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交融互动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而压抑的时候,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会受到抑制。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得以巩固并转化为能力。因此教师只有把爱奉献给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爱的回报,促使学生以丰富情感尊师崇师,投入学习。其实,跟学生交往乐趣多多,因为他们是如此的纯真、可爱,教师倘若跟他们交朋友,把学生的喜怒哀乐挂在心头,才能激荡起潜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
可见,“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那么教师平时就应该尽可能地深入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经常采取“观点开放”和“教学对话”,甚至采用“角色对换”,以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促进情感交融。这样才能在师生“对话”和“互动”中形成思想与情感的交流,并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我常常在教学中采用与学生聊天、游戏、讲故事、猜谜等活动来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教学氛围,以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把教学变成一种动态的、生动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最终取得了语文教学的丰硕成果。
2.创设情感认知策略
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师生双方借助各种中介而进行的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由于现行的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忽视了让学生交换意见,发出和体验彼此的心声;淡化了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于是,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严重缺乏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人格的提升等过程。例如很多教师在赏析《守财奴》一文时,往往都是干巴巴的说巴尔扎克所要揭示的是资产阶级家庭和夫妻间冷酷无情的关系,这一枯燥乏味的表述可说是为广大学生所头疼的。而我是这样设计的:通过葛朗台太太的“老爷”称呼来联系学生以前读过的《故乡》和《雷雨》。闰土唤“老爷”:突出主题:“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作者对冷峻现实的理性思索和对隔膜深重的人际关系的无限凄怆全都化成了中年闰土那声声“老爷”的呼唤;侍萍唤“老爷”:展示矛盾“我姓鲁,老爷”、“我是这儿四凤的妈,老爷”、“我是以前伺候过老爷的下人”,三声“老爷”,一字一顿,泣血饮泪,将侍萍此时此境感情与理智的激烈冲突,渴望被对方认出又惧怕被认出的微妙心理,谴责周朴园的不义和无奈命运摆弄的内心矛盾淋漓尽致却又不温不火地表达出来。这样,经我的教学引导,将这三声“老爷”一一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师生互动的加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3.推动情感互动策略
师生互动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其内容也应是多种多样的,而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互动是最实在,最自然和最有效的。因为在课堂上,学生有着最多的“未知”,对新知识的获得有着热切的渴望,教师要用自己的真情去感染学生,这样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才会乐于学习。以我教《孔乙己》一文中的一个小片段教学实践为例:“长衫主顾踱进隔壁的房间里要酒要菜”一句,若用传统的教学讲授方法,我们教师只要讲出它“表现了长衫主顾的阔绰,反比出短衣帮的贫苦与窘迫,点出孔乙己的处境尴尬”即可。但这种抽象而模糊的语言概念,对于一般学生是难于真正理解这句话中的内涵的,即使是领悟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因为时代的隔阂,对这句话的理解也是比较肤浅的。而我首先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展示了旧社会的饭馆内的场景,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接着让学生表演小品,我在一旁作提示:“如果你是一个由贫穷而暴富的大款,走进饭店时,你要表现自己的富有,将如何地点菜?”经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组合,就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到:孔乙己之所以“要”两碗酒、一碟茴香豆的内涵所在了。
总之,相信师生情感互动之源一旦泉眼细流,终有一天会成就“月涌大江流”的气势,使语文教学收获到未曾预约的精彩。
徐芬,教师,现居江苏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