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10期 ID: 406203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 周玉莲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次学习理念的革命,它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对于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提供 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探究性、互动性,特别强调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的体验、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激发综合各学科知识的潜力。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1.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打破了课本是唯一信息源、教师是唯一信息传递着、教室是唯一信息交流场所的教材、教师、教室“三中心”论打破了语文教学的学科本位论和语文教学的封闭状态,体现了鲜明的综合性特点。
  2.实践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过程,是相关学科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的过程,,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从综合性学习的原则、目的来看,实践是第一位的。
  3.开放性。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的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间的基于文本又超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具有极强的的开放性。
  4.探究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5.自主性。《课程标准》有关综合性学习的论述,无论是阶段目标,还是教学建议,都处处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自主组织”(阶段目标)“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教学建议)“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评价建议)学生成了学习、活动、评价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指导和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实施,我想举例来说明。这里举个语文综合性教学的例子。这个教学案例当然没有也不可能运用所有的综合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只是说明综合性语文学习的做法罢了。
  1.教师要做好策划,不是随便让学生讨论
  教学目标是什么,这趟课要解决阅读中的什么问题?讨论的问题要进精心设计,体现思索、探索的过程。
  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借助这篇课文,老师可以教学生一些理解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那么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1)你对哈尔威船长的印象如何?(2)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3)你能理解他最终的选择吗?这三个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并且逐层深入,从船长的外部形象认识逐渐深入到内心。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方法。当然在问题的指引下,还需要老师调控好讨论的节奏,适时的加以点拨,方法就自然凸显现。
  2.教师要调控好方向,不要让讨论自由发展
  还是说《诺曼底号遇难记》,为了方便学生答题,教师还可以这样设计:(1)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一形象的?在小组的讨论后的全班交流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一次发言说一个方面,不要贪多,但回答要有理有据,要尽量细致。发言按上面三个问题的顺序回答,说话会比较有条理。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整合信息,给学生搭桥,帮助理出方法,并将之条理化,这样学生的讨论就不会偏离航向。
  3.分组讨论,应该给每个人都布置任务,不要任何一个人闲着。比如:现在讨论四个问题,没人承担一个;如果是三个问题,每人一个,剩下那个做记录,并负责发言;或者一个小组负责一个,一人查找资料,一人记录,一人整理,一人发言,下次轮换……方法多样。
  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以语文活动为依托,要力求突出综合性,,范围更广、研究更深、学习更自主的特点,将学习内容挖掘的更深,养成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并不代表老师可以退出活动,全由学生来进行。自主并不等于自由,学生必须在一定的引导之下,在明确了方向之后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在遇到困哪的时候,还需要人指点迷津。因此,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应当是策划不留痕、参与不干涉、引导不指挥、帮助不代替。
  首先做好一个高明的策划者。所谓高明,不仅指指导水平高,而且指指导不留痕,尽量让学生感到自主学习获得的快乐。其次,做好一个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设计方案、一起查找资料、一起研究问题……和学生一样去做,参与全过程,你才会发现做的过程中有哪些问题、怎么处理,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互相启发,充分体现参与、互动原则。最后是做好一个引导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绝不可以高高在上,去规定该这样做、不该那样做,但也不能放任自流,完全不疏导。教师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发展方向,学习的效果,还会对学生探究习惯的养成,终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自信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个问题不可小觑。
  2.综合性学习的创造性特点要求教师备课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要具备开放性的思维模式。
  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在学习活动中进行多向思维,从多角度全面的认识同一事物。另一方面,教师的指导也更应该上一个新台阶,对超出备课范围的的突发情况,能因势利导地培养学生活动的创造性。同时教师在引导过程中也需要创设理想活动情境,留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不墨守成规,不人云亦云。
  综合性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出现不仅是对学生更是对老师的一次重大挑战。如何把这一最能体现语文特色的课程利用好,还是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上的阐述只是就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所开展的思考,相信在不断地完善教学过程中能解决更多的问题。
  “生活处处有语文”,借综合性学习这一契机,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把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达到了学习语文的根本目标。
  周玉莲,教师,现居江苏张家港。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