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们常常在作文教学方面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因为写作文让本属于自己的许多快乐时间悄悄溜走,但作文难、难作文还是师生一个共同的永恒话题。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冲破“望文生畏”的冰河,让教师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我认为片断练习是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能为学生铺设一道通向习作成功的阶梯。
片段作文是跟成篇作文相对而言的,它只要求写一个片段,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片段作文促使学生常动笔,利用片段作文及时反馈作文效果,借助片段作文实现读写结合。这些片段作文的有效尝试解决了不少成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片断训练的优势
1.自选内容:片段练习可选的内容灵活自由,内容广泛。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从个人小事到国家大事,均可形诸笔端,经常练笔,日积月累,在大脑中储存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写起文章来也就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
2.自由表达:片断训练在表达方式上长短不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多则洋洋千言,少则寥寥数语,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必为学生所乐意。而学生因爱写而勤写,因勤写而有长进,因看到长进而更乐于练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3.自主观察:学生经常进行片断练习,就必须主动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哪怕是日常生活中极为细小的琐事,过去不注意的,或者认为平淡无奇的东西,经过细致观察,发现其意义,值得一写。久而久之,学生的观察、分析的能力必有提高,而这种能力正是习作能力的重要因素。
4.自我延伸:教师可结合阅读教学,有意识地留下一些练笔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如课文《羚羊木雕》写了我们同龄人的一个故事。文中的“我”要回木雕回家以后,心情一直难以平静,想写一封信。以《给万芳的一封信》为题,请你替文中的“我”写一封信。
这样,既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片断练习,得到巩固和加深,又丰富和扩大了课堂教学内容,使课内外互为补充,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相得益彰。
二.片断训练的具体方法
1、利用文本,进行仿写。教材和其他书刊上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中的精彩文段,让学生仿写。对初中生来说,仿写不宜太长,以段落仿写的效果最佳。如《背影》一文,对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描写得十分动人,就可以让学生仿写。
2.利用空白,即兴续写。许多文章,往往是高潮处戛然而止,或是在结尾处留下许多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品味。这样的文章,教师要善于利用。如《孔乙己》一文的结尾,让学生想象孔乙己走出酒店以后的情景,《皇帝的新装》结尾,请学生猜想皇帝回宫后会做些什么。
3.联系生活,四面出击。生活中有太多的情景值得我们去写,但我们又不可能长篇大论去写,因此,片段练习是我们理应作出的明智选择。而它,也以短小、灵活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如有位学生在随笔中写到:“还不下课,都几点了。”我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立马又将视线转向黑板,离下课只有一分钟了!我也从刚才的半昏睡状态醒来,在心中倒计时。我一边数数,一边看了眼窗外。窗外的小鸟声声啼叫,正在叫我出去呢……
这样的语段还有很多,我想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就会从中不断得到生活材料的积累、思维的历练、情感的触发、灵感的萌动,从而达到信手拈来、随心成文的境界。
三.片断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要有计划性。教师心中首先要有个训练线索:初一,以写人记事为主;初二,以状物说明为主;初三以上以叙述议论为主。同时适当加一些其他有关的训练。
2.宏观规划,主题统筹。首选是确定好每周片段练习的主题。每周主题是结合课本习作要求,把八篇大作文和八篇小作文分成写人、记事、活动、植物、动物等类别,符合作文课标要求,确定了主题之后,一周片段练习都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这样减少盲目性,让学生从所要表达的中心的高度去观察生活,并对生活素材进行详略、取舍地加工,从而进一步提高小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认知,便于主题作文。
3.用大作文和随笔的训练同步配合。把大作文作为片断训练的综合运用,每周一次,应用文也应在大作文本上进行;小作文用来作片断训练;随笔本用来作总结。作文片断训练是个“积水成渊”的活动,必须把细致的观察思考和写作结合起来,逐步提高,不能求之过急,不可半途而废,且每前进一步,都作一次小结,写作水平才能竹子开花———节节高。
金娟伟,教师,现居浙江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