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村中学的学生,基本上是纯农家子弟,受现实条件和地理环境的制约,学生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少,影响了他们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以及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狭隘的交际面严重妨碍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父辈朴实、厚道的性格在他们个性发展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不爱说话,不敢说话,缺乏自信心,不愿与人交流成了严重的通病。而且我们的学生由少年向青年的心理转换,也增加了学生的羞涩感。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交际范围的扩大,社交口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明显。
一.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几个注意点
农村中学在进行语文口语教学时,不仅所面对的学习主体自身存在很多薄弱,而且还会受到种种具体的环境限制,这会使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面临不少城区学校所不会出现的困难。所以作为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教材,利用好学校应有的资源,并能充分挖掘利用好社区课程资源,注意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把口语教学落到实处,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社交口语的能力。教学中一方面要扣住课本口语交际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要能选择一定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适合学生兴趣的内容和形式。在训练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实践性,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说话,积极参与实践。与此同时,我们的教师还须学会运用鼓励性的语言。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敢说、想说、会说,在每一个环节、步骤上,我们的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一次表现都应满怀激情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学习、训练的过程也应成为学生社交口语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要以良好的态度,富有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训练、运用社交口语的兴趣、信心。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
社交口语是一门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课程,实施的一系列过程应最大可能为学生创设交际环境,提供学生说话的平台,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主动性。因此,我们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首要的应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依据教材创设口语交际的相关情境、形成与教材规定所需要的口语交际氛围,这是上好口语交际课的关键。那些与实际生活相符的交际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就会因此变得高涨,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就会被激发出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加或持续,他们就会带着情感,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交际情境”去做进一步体验。如“学会购物”这个话题,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的时候,要注意称呼的恰当,谈话内容的礼貌、得体等。我们可以据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丽到百货商店去买羊毛衫,但买回来后发现所买的羊毛衫大了点儿,妈妈又让她去百货商店调换一件,那么小丽的第一次去商店买羊毛衫和第二次换羊毛衫时与售货员的对话就可以作为一个情境让学生表演。这肯定比教师单纯去作口头介绍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社会实践
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示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仅仅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因此我们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运用社交口语的良好习惯,逐渐具备在日常生活中自由运用口语的能力。引导学生把课程学习时学到的方法有意识地在生活中运用。并多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比如组织学校演讲比赛,访问教师、名人,做学校体育比赛评论员等。
3.充分利用课堂语文教学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加强训练
(1)大量朗读。朗读是用有声语言再现无声的书面语言,是积累语言,培养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而且朗读可以练习当众说话的胆量和正音、正调的能力。学生朗读能力提高后,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2)复述课文。复述是将书面语“转化”为口头语。既忠实于原材料,又不拘泥于原材料,是培养学生较长时间地,有条理地,完整地说话的训练。这种训练学生一开始可能不适应,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写好复述的提纲,鼓励他们按要求进行复述,再慢慢发挥、丰富复述的内容。
(3)巧设课堂讨论。在教学中对文章理解分析时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发表个人意见,往往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采取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在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说是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的教学应该坚持做到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必定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陈寂松,教师,现居江苏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