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2期 ID: 405884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 申春容

  《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教学目标要求如下: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们在教学中发现,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好语言重要的一种能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那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重视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语文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法的指导,往往会使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阅读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陶行知早就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一篇课文的讲解从何下手,常常是老师们棘手的事,不想劳心费神的就按着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顺下来,这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模式,只能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使学生劳而无获。
  我在教学中常采用先解题的办法。题目一解,教学的提纲就出来了,不仅条理清楚,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有助于指导写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找题眼,第二步思考文章是怎么写的,即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线索,第三步思考为什么这样写。这样,文章的思路、写法、主题、风格一目了然。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题眼是打,思考鲁提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镇关西又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打?怎样打的?打的结果如何?为什么不按照一听就打、一打就走来写,而采取明暗两条线索,有张有弛、有疏有密,这样写好在何处?由于本人注重了学法的指导,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阅读教学中,还应结合文本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一些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如读背法,即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记,注重积累。读背的内容可以是雅词成语,可以是精彩的语段甚或美文全篇。如学了《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把春里的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熟读成诵。这样日积月累,既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又加强了学生对文本宏观上的感悟和把握,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阅读理解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二.激发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变结论性的讲解为激发思维,引发学生去发现结果,不以老师的认识结果去代替学生的认识过程。如教学《范进中举》时列出阅读提纲:1、“范进”中举前,他的家庭情况怎样?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怎么样?2、范进中举后,他的社会、经济地位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胡屠户对他的态度怎样? 3、范进为什么中了举人却发疯了?这揭露了什么?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到结论,这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认识能力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得到锻炼和发展,改变了以往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不仅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在学《钦差大臣》时,给大家布置的预习任务就是把剧本改编成小说,以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改编时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精彩的细节描写,仔细揣摩人物性格,设计出具体的形象动作,把握好人物的语气、语态。可见学生身上蕴含着创造性潜能。
  三.课外广泛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仅仅停留于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扩大课外阅读量。我们可以指导他们阅读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等作品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也可以结合课堂教学,指导开展阅读。例如,学习了《在烈日和暴雨下》,指导学生课后阅读《骆驼样子》;教授《美猴王》,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记》;教授《空城记》,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引导他们阅读《水浒传》等等。当然我们也可以利用放假的大好时光,鼓励学生开展读书活动,老师可以推荐书目,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读。这样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更浓厚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提高了。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范文,挖潜出学生的阅读兴趣,教会他们运用所学方法、技巧,能较好地完成对一般文章的理解、赏析,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可以获得提高了。
  申春容,教师,现居广西容县。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