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是文体分类中的一个大类,是与说明文、议论文相并列的一类文体的总称,它主要叙述和描写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现象。任何一篇记叙文,既不是原始材料的堆砌,也不是漫无目的地发挥,它是凝结着作者思考和智慧的结晶。很多学生写作记叙文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胡乱拼凑、思维混乱,其实就是因为不会构思。要让学生把记叙文写好,教师就必须教会学生构思。记叙文的构思就像酿造美酒,把写作材料在头脑中发酵,经过分解、化合反应,到了一定程度,最后形成“美酒”。
初中生由于生活圈子比较狭窄,生活状态比较稳固,在写作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作文题目又老又俗,写来写去,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比如碰到作文“忙”,很多学生就会写忙于做作业、忙于应付考试;碰到作文“好奇心”,很多学生就会想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心丧失,觉得无话可说。老师面对着这些陈年旧事,这些千人一面的作文,激不起眼神经的兴奋。
中学生写作文,确实面临着写什么的问题。是不是真的没什么好写了呢?其实,问题不在于写什么,关键在于怎样构思,怎样把看似平淡的生活变成作文的重要材料。学生面对作文没有新鲜感,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会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思考,开发出写作内容呢?这里就联系具体的例子谈谈这个问题。
一.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构思
作文题:请以“习惯”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这是一个老话题,1988年高考卷就以命题作文的形式考过,当时许多优秀作文就写了千差万别、各具光彩的“好奶奶”、“好外婆”。但要在老话题上跳出亲情的惯性思维,写出新意,就需要真功夫。这个话题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构思,然后根据自己的体会写出内容不同的作文。
1、从习惯的产生角度构思,可以记叙描写“微笑习惯的养成”、“勤劳习惯的养成”、“不同的教育方式造就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不同的习惯”……
2、从习惯的时间角度构思,可以记叙描写“过去的习惯”、“现在的习惯”、.“习惯形成的漫长过程”……
3、从习惯的发展角度构思,可以记叙描写“由浪费粮食到习惯于珍惜每一粒粮食”、“由害怕离别到习惯离别”、“由贪玩、不理解老师的关爱到习惯于发奋努力、回报老师”……
4、从习惯与人的关系角度构思,可以记叙描写“我的习惯”、“爸爸的习惯”、“奶奶的习惯”、“某同学的习惯”、“老师的习惯”、“某个企业家的习惯”、“居里夫人的习惯”、“爱因斯坦的习惯”、“习惯让某人成功”、“习惯使某人成为全球首富”……
5、从习惯产生的结果构思,可以记叙描写“爱思考的习惯使牛顿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帮助他人的习惯造就了一批批希望工程”、“喜欢记录生活中的感悟的习惯造就了大文学家”……
6、从习惯表达的主题构思,可以通过记叙描写表达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情、爱心、环保意识、教育观念、自信的心态、思维的品质、节约的美德、钻研的精神、积累的意识、刻苦学习的精神、永远争先的精神、人的成长变化……
这六个角度,每个角度都可以发散开去,写出不同的内容。
二.指导学生将不同角度的构思交叉,生成新的内容
如果把第1类中的“微笑习惯的养成”分别与时间、发展、不同的人、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主题交叉,可以产生很多思路,这里略举几例。
“微笑习惯的养成”可以写父母对孩子的耐心引导、感人至深的付出,使孩子坚定了生活信念,不再悲观轻生,而是笑对人生,表达亲情;可以写老师对学生的鼓励,使学生充满自信,养成微笑的习惯,表达师生情;可以写主人公走投无路、万分沮丧时,素不相识的人一句善解人意的话驱散了他心头的阴霾,使他养成微笑的习惯,表达人间的温情;可以写孩子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使绝望的父亲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使父亲在家庭的重负面前微笑了,表达亲情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可以写老是板着面孔的老师意识到应该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宽松,而不是压力、束缚,于是养成微笑的习惯,表达教师教育理念的改变;可以写一个人经历了生活的万般煎熬,越来越顽强,养成微笑的习惯,挑战人生,成为著名的企业家……
而这六个角度相互交叉,又能写出多少富有个性的作文呢。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考写出的作文就是具有个性、能够打动别人的作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就是同一片叶子,今天的叶子跟昨天的叶子已经不同了,不同的个体乘以不同的变化,就是无穷无尽,怎么可能千人一面、千口一腔、永远重复昨天的故事呢?
冯贻顺,教师,现居浙江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