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有时不喜欢读书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有哪些书可读,不知道哪些书读起来有意思,处于一种盲目的读书状态,因此这个时候语文老师向他们推荐合适的书就显得很必要了。其实,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就有“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而且也推荐了一些文学作品,当然《课程标准》只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具体的作品,语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学生的阅读兴趣来推荐。
一般情况下,初中生喜欢故事性强的文学作品,因此可以多推荐一些经典的小说,例如《家》《京华烟云》和《基督山伯爵》等,最好是一些能够打动学生的作品,例如《平凡的世界》《憩园》和《爱的教育》等。只有学生喜欢的书,他们才会去读,否则他们宁可去看电视或者上网。
除了推荐合适的书之外,对学生进行阅读的指导也很必要。学生读文学作品不能只停留于对作品了解这个层次,也不能像一般的读者那样仅仅是为了消遣,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因而,在读书时就要有所收获,不仅要取得思想的收获,而且要取得语文学习的收获。可以建议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要准备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把不认识的生字和生词记下来,查一查,记一记;把作品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摘抄下来,读读,背背。对于一些有人生教益的文学作品,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思考。甚至可以告诉学生,读那些优美文学作品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个非常宁静的环境,放点优美的轻音乐,喝点清香的绿茶,在一种温馨的环境中体会读书的乐趣。
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期望他们能够凭着兴趣自己去阅读,有的时候学生并不自觉,即使有兴趣,他们也不会去读,他们更愿意看视觉画面的电视和电影等,对于文字的文学作品他们没有那个耐心去看。有的学生刚开始时对于文学作品恐怕也没有什么兴趣,他们的兴趣恐怕只有在读过了几本喜欢的文学作品之后才会有。总之,这个时候给他们施加一点压力是很必要的。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学生阅读的方法,这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起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可以让全班学生在一个学期里集中读某一部长篇小说,一个月举行一次阅读心得的交流会,同学们可以就这部小说从不同的方面去谈自己的看法,既可以谈小说里面的人物命运,也可以谈小说表现的当时社会现实,还可以谈自己受到的人生启示,以及作者的一些写作上的独特手法……总之,让他们开口去说,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读书,才会化被动读书为主动读书。
也可以让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定期地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或者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读给其他的同学听,这样不仅监控了学生的读书,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的写作训练是有内容可写的,不至于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其实,只要好好地去摸索会有很多监控学生阅读的好方法。不管是哪种方法,一定要达到让学生在课外时间会去读好书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最怕写作文,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很空洞,没有什么内容,有的学生作文中错别字很多,或者句子不通顺……这些问题与学生读的现代文学作品太少有关,也与他们写得少有关。所以在鼓励学生多阅读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多进行创作,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让两者互相促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其实,当学生读多了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之后,他们会有一股写作的冲动。平时要求学生多写随笔,让他们把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感受写下来,学会自我欣赏,并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拿出来在班上读给其他的同学听,让全班同学都成为他(她)的听众。多提倡学生自愿写,写他们最想写的东西,让他们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学生有写诗歌的,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有写小说的,让他们把自己的小说复印出来给其他同学看;学生有写散文的,让他们把它张贴出来以供其他的学生欣赏;学生有写戏剧的,让他们把它表演出来以便其他同学观赏……
语文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创办一份小型文学刊物,给它取个好名字,让全班同学都愿意向它投稿,找一些文字功底比较好的学生去负责采稿、编辑、校订等,再把它打印出来给所有的学生看。甚至可以和其它班级、学校联合起来运作它,以网络的形式宣传它,让学生感觉到他们是在搞文学创作,他们的作品即使不能在正式的文学刊物上发表,但也有一个展示他们创作成果的平台。
钟瑞红,教师,现居广东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