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第2期 ID: 405855

  

对外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初探

◇ 周怡君

  书面语教学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在四项言语技能中,笔头表达是最难的一项,尤其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吕必松1999)另一方面,目前海内外汉语教学中高年级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给书面语教学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者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书面语教学与研究远远落后于口语教学与研究,是目前我国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分别从教材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对书面语教学的现状进行考察。
  1.书面语教材
  书面语教材包括阅读和写作教材。很多学者对书面语教材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认为目前对外汉语书面语教材存在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初、中级教材技能训练的编写不够成熟;
  2.对国别性研究不够深入,缺少国别性的书面语教材;
  3.阅读教材各阶段的衔接、写作教材各阶段的衔接不紧密,阅读和写作教材“各自为政”,没有实现一体化。
  总的来说,我国的对外汉语写作教材建设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写作教材使用还不够普遍,而成功的写作教材更是为数不多。
  2.教学方法
  当代书面语是五四白话文运动的产物,产生至今还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书面语日已形成一种区别于口语和文言的独立体系。(参看胡明扬1993,冯胜利2002)然而,由于书面语教学的研究还处于很不成熟的初始阶段,书面语教学的方法也远远落后于口语教学。目前,对外汉语书面语教学方法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许多学者认为书面语是记录口语的符号,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从属于口语,因此对汉语的研究和教学并不区分口语和书面语。
  2.书面语的课堂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满足不了学生对书面语阅读和写作训练的要求。
  3.书面语教学虽然借鉴吸收了第一语言写作教学经验和理论以及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理论养分,但由于本体研究相对薄弱,教学方法缺少针对性、创新性和时效性。
  针对对外汉语书面语教材和教学方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提高书面语教学的效率。
  1.明确书面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书面语体意识。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可以运用第二语言进行写作。这可以看作是书面语教学的根本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除了要了解书面语体的特点,掌握书面表达的方法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语体意识。书面语体意识的培养包含两个层面:第一,口语体和书面语体意识的培养。要向学生系统介绍口语体语言和书面语体语言的区别;第二,书面语内部各种语体意识的培养。书面语有很多种,如新闻体书面语、学术书面语、文学描写书面语、公文书面语等,各语体之间不但有修辞的差别,还有不少句法结构上的重大差别。
  2.以韵律语法为核心,进行书面语构词和句法训练。书面语的教学方法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把握书面语表达的特点和规律,对书面语表达进行科学的训练。冯胜利通过对现代汉语书面正式语体的研究总结出书面语在构词和句法方面区别于口语的特点,其核心是韵律制约的句法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书面语训练的基本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3.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现行的书面语教材多采用文字形式,基本没有声像资料,更没有运用网络资源的教材和训练项目。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4.运用各种书面语教学理论对书面语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符合汉语书面语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新路。
  书面语在交际中的重要地位与它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教学效果极不相称,因此对现代汉语书面语的综合研究将有助于提高汉语写作和阅读教学的效果,进而全面提高汉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周怡君,广东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对外汉语书面语教学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