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583

[ 刘波 文选 ]   

开篇就要有奇句

◇ 刘波

  读者看一篇文章,最初进入眼帘的,除去题目,就是开头了。开头写得好,能抓人,就能吸引读者往下看。开头不好,枯燥、干巴,读者的兴趣先自减了一半,又怎能收到好的效果呢?所以,文章的开头,一定要想办法引起读者的兴趣。
  万事开头难。作品的开头,也是最难的地方。有人问高尔基:“什么对你来说比较困难呢?作品的开始?结局?中间?”高尔基说:“最难的是开始,就是第一句话。如同音乐上一样,全曲的音调都是它给予的,也是作者花工夫的所在。”
  那么,怎样把开头写好呢?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道:“开篇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这话很有道理。
  如何才能做到“开篇以奇句夺目”呢?可以有这样几种办法:
  一是设置悬念。文章一开始就能在读者脑子里设置疑问,让人立刻感到这里面有问题,急于知道“后事如何”。有一篇写三个青年人高尚情操的文章,名为《纯洁的心灵
  高尚的情操》,开篇就有这样一段:
  “婚礼结束了,客人也已散尽。可是,新郎不是首先走向新房,而是径直奔进堂屋后面的一间小屋。小屋里,病榻上躺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姑娘……
  不知内情的人一定会奇怪:新婚之夜,为什么新郎不去陪伴新娘,却要向这位姑娘表露心迹呢?”
  这样的开头,能不“抓人”吗?
  《语文世界》每期都有小作者的作品,有些小作者就很会设置悬念。如《“五一”是几号》,不但标题有悬念,开头也让人急了往下看。“爹一共来过我的学校两次,两次都让我丢尽了脸面。”再如一篇写几个黑皮肤的女孩,开篇就说:“‘黑氏家族’名震江湖,你可知道是哪几个人吗?”
  这些文章,都是开篇就能抓住读者。可以说,悬念的力量非常大。一篇好的小说,一部好的电影,总是一开头就给读者和观众打上问号,如果一个人物一出场,又喝茶又抽烟,折腾了半天还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谁还愿意看下去呢?
  二是用美好的传说。传说比较通俗、质朴,符合民族传统,读者是乐意看的。凡是用得恰到好处的,都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篇稿件叫《手执金钥匙的人们》,开头是这样写的:
  “有一则古老而美丽的童话故事说,在那湛蓝湛蓝的大海边,有一座宝库。宝库里什么好东西都有。然而,你必须找到一位智慧老人,请他用金钥匙打来你的心灵大门,你才能进入宝库。智慧老人在哪里呢?最近,我们对北京景山学校小学部进行了一次访问。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如果真有打开儿童心灵的金钥匙,那么,掌握金钥匙的人就是光荣的人民教师。”这样的开头,通俗亲切,读起来轻松愉快。我当记者的时候,曾经到西双版纳采访过一则故事,说的是当地党政军民寻找一位挑粮迷路,在原始森林度过七天七夜的女知识青年。为了这个开头,我们费了不少心血。一连好几个傍晚,当落日的余晖开始打扮西南边疆的山山岭岭时,我们漫步在澜沧江畔,议论着稿件的开头。在那墨绿色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里,望着在头顶飞过的孔雀,有人讲起r当地的神话故事,说是吉祥的孔雀如何引导一位迷路的放牛姑娘走出原始森林。大家一听,一致认为,稿子用这个神话开头不就很好吗!于是,稿件的开头就变成了这样:
  “在美丽的西双版纳,流传着这样一个神话: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哈尼族姑娘,上山放牛的时候迷路了。她在虎狼蟒蛇成群的大森林中度过了七天七夜,最后在吉祥的孔雀引导下走出了原始森林。这个神话只不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向往。但是在今天,美丽的神话变成了现实。这里,我们向读者讲述一个姑娘在原始森林迷路后又胜利归来的故事。”
  这篇稿件发表后,曾在全国引起很火反响。想来与这个开头也有不小的关系吧。
  三用精彩的议论。一般说来,开篇就发议论,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但议论风生,精辟透彻,生动形象,会激发人的情绪,让人激动,这样,读者就有热情和兴趣往下看了。
  作家魏巍的名篇《谁是最可爱的人》,开篇就是一段激情澎湃的议论。因为议论得好,打动人心,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现在。前些年,有一篇报告文学叫做《将军和儿子》。反响也很大,至今还被人传颂。文章开头也是一段议论:“儿子,这沁人肺腑的称呼,它时刻萦绕在千千万万父母的心头。为了儿女们的成长,染白了多少父母的青丝,扰乱了多少父母的梦!从远古年代家庭开始形成,旧道学家们定下了多少训儿育女的家规,宣扬了多少疼儿爱女的故事!但是今天,我们怎样看待这堆历史的遗物,又怎样去栽培新一代的儿女呢?这也许是正在困扰着,考验着许许多多父母的并非等闲的话题。但愿我要在下面讲的这个故事,会对他们多少有些启发意义。”
  这段议论也是相当精彩的,发人深思。
  开头的手法还有许多,比如用特定的环境,用深刻的哲理,用人物独特的语言或动作,等等。总之,只要开篇能吸引读者,就意味着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