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679

[ 张继芝 文选 ]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

◇ 张继芝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明确的阅读目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多年的语文教学,使我感到,学生对文言文感到枯燥乏味的主要原因,是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没有养成诵读文言文的习惯,缺乏文言知识的积累,对文言作品的内容没有深刻的感悟。因此,初中语文教学必须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
   一、激发兴趣,热爱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有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动力。初中文言文教学首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同学们喜欢影视剧《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的人物形象,激发学生读原文的热情。还可以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中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引导学生讲出《三国演义》中有关“三”的故事,“火”的计策,学生通过读原文能说出“三顾茅庐”的情节,“三气周瑜”的内容,进而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在学习较为简短易懂的文言短篇,如学习《爱莲说》、《陋室铭》时,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短文内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中语言之美、节奏之美、句式之美、章法之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气节坚贞的品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为,从而热爱阅读文言文。
   二、强化诵读,培养语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形式,也是教学的最有效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听说读写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言文教学更离不开诵读。教师应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国自古就有诵读诗文的优良传统,学习文言文也离不了熟读和背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文,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读的语感。在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教学《狼》一文时,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对文中疑难字、词、句有初步印象,在教师范读时能引起注意,有重点的听读(如“其一/犬坐于前”这样的特殊句式)。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和对课文的理解,能够读通课文(读出节奏、韵律);对文章的重点内容自己能品读(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课文学完后能够背读。由此可见,这多种形式的诵读并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的,逐步深入的。通过反复朗读,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重视积累,养成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摘录和做卡片的方式积累阅读材料”。积累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的途径。在教学文言文时,引导学生积累实词、通假字、特殊句式、成语、名言、警句、佳词、妙段。并逐步指导学生对已积累的知识和文章的内容进行评注。如《陋室铭》、《爱莲说》可从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语言意境让学生做出适当的鉴赏、评价,让学生养成积累感悟的习惯。这对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展开想象,感悟意境
   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作者的主观情绪与客观事物相交融的产物。感悟诗的意境,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借助形象思维的方法,再现其中的事物。在教学温庭筠的《望江南》一词时,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一思妇睡醒早起,梳洗完毕,独自倚着望江楼的栏杆向江面望去,等待丈夫的归来。学生通过“独”想象思妇形单影孤的情景,“倚”想象思妇倚楼而望久久等待的神态,“尽”感悟到天色已晚,江面空无一船,空旷凄凉的意境。词中的景象、词中的人物,再现学生的脑海,进而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读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五、形成能力,学以致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在教学《岳阳楼记》时,学生掌握了诵读的方法,阅读时,就能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语气、读出语势。学生积累了足够的文言文语言材料,在初读文言文时,就能感悟整体,掌握思路,再读文言文时,就能品味语言之美(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领悟行文之道(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就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语文教师应狠抓语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认真指导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深入挖掘文言文中的文学因素、文化因素、人文因素,文言文的教学必将取得长足的进展。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木兰县大贵镇中学(151943)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点滴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