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一改传统的“黑板+粉笔”的单一呈现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互动化、个性化,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起来,变得更加生动和高效。在多媒体辅助下,语文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多媒体的作用着实妙不可言。
一、多媒体代替板书,优化教学过程
有些语文知识很抽象,只能靠我们通过文字进行抽象理解,如果借助多媒体,就会把这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具体,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同时,由于语文需要书写的文字较多,传统的板书方式较为耗时,会让学生感觉课堂枯燥无味,这样的情况,如果用多媒体显示的话,就会有很大改善。例如,在讲授《满井游记》时,我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出示以下板书:
城中余寒——(叙事)——欲出不得 满井春色——(描写)总:全景——微润、空阔
心情——若脱笼之鹄分:水、山、柳、麦、人、鸟、鱼
结束全文——(议论)——表明寄情山水的意趣
倘若用粉笔书写的话,耗时枯燥不说,学生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有一目了然的感觉。运用多媒体技术出示板书,可以使清晰的结构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能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内容更直观、具体。
二、运用多媒体展示,增大课堂容量
语文教学既是新知识的讲授也是旧知识的厚积,通过课堂的重复再现,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巩固提高,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对初中生来说,文言文学习有一定难度,当学完一篇新的文言文后,需要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加强记忆巩固,出一定量的练习题目非常必要,此时,多媒体能发挥相当大的作用。教师此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一边出示题目,一边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教师继而评讲,既解决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又适度地延伸了所学知识,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容量。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频、音频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能极大满足学生的视听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讲授《狼》一课时,为让学生能充分了解狼的狡猾本性和屠夫的机智勇敢,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相关的无声视频,学生看完后可让学生在下一环节为狼和屠夫配音,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还能激发出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一边看动画,一边听配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借助音乐和画面恰到好处的烘托点缀,可使课堂变得多维、立体。
四、借助多媒体手段,拓宽语文学习资源
新课标背景下,教科书的使用是开放式的,提倡“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因此,语文课不一定局限于语文教材,可以结合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资源。例如,在讲授《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让学生就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拓展开,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由于结合生活,用于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脑深入到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互联网络包罗万象, 溶“上下千年”于“分秒瞬间”;化“纵横万里”于“咫尺之间”。我们应让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学辅助下的课堂中,用多彩的画面、迷人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图形动画、清晰的教学流程、新奇的拓展延伸,激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探究知识,学会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自主地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知识资料,灵活地借助各种教育资源进行互动学习。
多媒体教学对语文课堂有很大帮助,同时要注意,信息技术手段必须与其他教学手段整合,且要切合实际,符合一般的教学规律,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注意这样两点:
第一,使用信息技术仅是教学的工具、手段,对其作用既不能盲目否定,也不能过分夸大。过于多样的感官刺激,有时也会导致学生失去思考和想象的乐趣。
第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教学手段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不能因褒扬多媒体而贬低其他教学手段。不能过分强调技术手段的运用,而不顾其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是否适合而盲目使用,以致于失去效果。
总之,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与教学同步进行的优点。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文本、图像或动画,这是其它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运用多媒体声、像、影、图、文等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语文教学中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等创设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地加以解说,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现代高效的技术氛围中感悟语言文化的精妙,获取更多知识,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中学附属初级中学(52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