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674

[ 姚焕普 文选 ]   

积累语文素养 提高写作技能

◇ 姚焕普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在听说读写中逐渐养成的,因此,日常教学要注意在听说读写中提高作文技能。
   听:授之以渔——听出来的方式方法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甚至有的学生一听到作文就头疼,归根结底地是因为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教给学生得当的方法,导致学生对作文产生了畏惧感。其实,写作文好似盖房子一样,必须告诉学生如何打好基础,准备好材料,设计好格局。所以,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仔细听,更要教会学生怎么听,听什么,听后怎么想。具体说来,要让学生把材料新颖、话语真挚、场景熟悉、意境深远等几个要素听入耳中,记在脑海。
   材料新颖:与众不同的素材不仅可以一下子抓住读者的眼球,更能引发思考。即便材料不是很新颖,也要用新观点去挖掘其中的内涵,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曾经热议的老人摔倒,我们到底要不要去搀扶的话题,站在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立场,甚至延伸到热情减退、集体冷漠、社会公德、道德缺失等层面,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议论,都能够翻出新意。
   话语真挚:作文是真情实感和自由表达的结晶。真实是作文的生命,选材不能凭空捏造,表达不能空说套话。很多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可却是学生们想说的,想要表达的,因此更能打动人心。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老师,我想看你笑一下》,说老师总是板着面孔,让学生觉得冷冰冰的,虽然离得很近,可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却很遥远,文章真实动人。
   场景熟悉:身边的事物往往由于熟悉而深入人心,比较容易写。例如,我经常为学生布置《家乡的路》、《校园一角》、《我的妈妈》、《我班趣闻二三事》等等题材的作文,让学生放开笔去写。没有了束缚和限制,学生们往往发挥得很出色,只要稍加思索就能提笔去写,绝不畏难。
   意境深远:在小事上作文章,透过小事反映道理。如我们学过的《数星星的孩子》、《小桔灯》、《少年闰土》等文章,都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小事情,却被作者写得那么动情。由此可见,素材不在乎大小,只要我们平时留心留意,就能够发现许多身边足可称道的事情。
   说:交流探讨——说不尽的大千世界
   “说”包含着两个层面,一是教师的说,主要是引导学生写作思维,鼓励写作信心;二是学生的说,包括学生间的交流和探讨。写作是表达心境的方式,有的人擅长说,有的人喜欢写,但是,要想说得清晰、写得明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说”不但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会锻炼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有的学生天性活泼,不能安心写作;有的学生虽然安坐,可是信心不足,不敢下笔,这时,需要教师的“说”。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合适的鼓励,提出明确要求。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诉说,也非常重要。例如,班里有几名学生非常爱说话,还爱给同桌讲故事。我就真诚地让他们到讲台上来讲,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去讲,并评选“每周一星”。这样的活动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学生们自信地表达,也学生他们在熟悉的场景中自由发挥,动脑评判,无形中增加了想说想写的兴趣。
   读:课内课外——读取万千知识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很多书只有细细品读,才能理解其思想境界,领会精华所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读”的重要性。只有读得多,才会出口成章,才会胸有成竹,才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能运笔如飞。
   汉语具有无可比拟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无论是楚辞汉赋,还是唐诗宋词元曲,抑或是明清小说,其中丰富的含义、优美的结构、奇妙的意境和无穷的想象力都令人折服。因此,让学生们在读的过程中欣赏美、感悟美,由此逐渐升华为创造美,是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加深审美素养的重要过程。无论是默读,还是朗读、吟咏,长期坚持,必然会在心中有所积累,能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修养,形成清晰的思维,进而用纸笔去构思属于自己的华彩篇章。
   中学生正处于渴求知识的年龄,他们的好奇,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很多都是从读书中获得来。有的阅读使学生端正思想,树立高尚情操;有的阅读则使学生获取信息,开阔眼界。我们在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不仅仅要倡导他们阅读短小精悍的名篇名作,还可以锻炼着让学生读一些大部头的著作。例如,中国的四大名著,唐诗宋词,甚至可以延伸到更多的明清、民国、近现代作品,看一看每一个时期的作家如何写作,如何勾勒他们所处的时代的,这些对于启发学生的心智并激活其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读得多了,要鼓励他们形成自己的语言和观点,这样就会激发他们创作作品的渴望,主动下笔去写。
   写:运笔有神——写出心中锦绣河山
   所有的听、说、读,都是为“写”打基础的,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在经历事情的时候,就会思如泉涌,产生创作的冲动。这时,我们要鼓励学生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及时记录下来,写出所思所想。不限题材的记叙文、议论文、读后感,都可以练笔。邻里之间、生活百态、校园记事、旅行归来等等,都是下笔的良好素材。写文章贵在创新,要敢于写出别人没有的东西,或者别人虽然有了,但我能够写得比他的好,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
   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加强思想的提升和语言的积累,我也会让学生续写课文,用自己的想法给故事增加不一样的结尾。如续写《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等,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也让学生们知道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尾,要学会怎样去促成最精彩的结局。
   勤:笔耕不辍——练就扎实写作功底
   每一个人都不是生来就会写作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勤能生熟,熟能生巧,只有练习得多了,才能驾轻就熟,逐渐自成风格,成为写作高手。因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勤写,无论是写日记,还是流水账,都要记录下来,这些都是以后写作的素材。只要一点一点地积累,长期坚持,就会揣摩出其中的技巧,练就扎实的写作功底。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会成为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
   一篇好的作品,需要作者经过缜密的构思、娴熟的笔法、新颖的观点等等所构成,而这些都需要作者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写作没有捷径,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经过以上基础技能的强化,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写出不错的作品,并且体验到写作的快乐。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魏集中学(221120)

积累语文素养 提高写作技能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