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58760

[ 王晓燕 文选 ]   

语文课,请关注男孩

◇ 王晓燕

  家有一儿一女,虽然是一胞所生,性格差异却随着年龄的增长日渐明显。女儿闲来爱看看书,画上几笔,甚至搞点文学小创作;儿子则总是一有空就捣腾他的一堆玩具,拆了装,装了拆,百玩不厌。在学习上,女儿自觉认真,儿子则需要不停督促,我经常为了他们的教育问题而伤神。偶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儿童教育研究专家孙云晓先生的《拯救男孩》,细读之下,发现自己的两个孩子有很多差异并非性格所致,而是性别差异的体现。回忆两个孩子的诸多行为和表现,果然和孙教授的许多观点很吻合,于是释然了许多,也更多地去研究两个孩子的成长中我应该做些什么,该有怎样的观念转变。由此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种性别的差异在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中不也有很多明显的表现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想一想,多研究一下,为自己的语文教学多作一点突破呢?我们经常呼吁“为了一切孩子”,现在,当女孩子们越来越成为语文课的“主角”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本着“关心每一个”“发展每一个”的理念,关注一下男孩们呢?
  
  一、 你了解男孩吗?
  作为语文教师,我想很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女生伶牙俐齿的多,男生笨嘴拙舌的多;女生喜欢语文课的多,男生头疼语文课的多;女生多半听话乖巧让教师省心,男生常常顽皮浮躁令教师操心。所以在语文课上,得宠的往往是颇富文学才情的女孩。而男孩,常常背书慢,书写乱,不容易赢得语文教师的喜爱。
  其实,男孩和女孩的这些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性别差异。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女孩的语言天赋优于男孩,男孩相对于女孩,对语文学科的领悟力往往较弱。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的研究证明:“几乎在所有文化背景下,女孩的语言能力都比男孩要强。”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学生有一个身体,他们把身体和心智一起带到学校,他们的身体不可避免地是精力的源泉。学校中‘纪律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教师必须常常花大部分时间抑制学生的身体活动。学校重视宁静,更多机械地刺激学生的理智兴趣,教师的职责大都在于使学生遵守这些要求。”在这样的教学机制下,男孩往往会受到伤害。他们大多数不能够应对好一节只有教师进行知识灌输的课,而教师们则普遍认为是他们故意调皮,从而对他们表示不满,甚至批评。而事实上,男孩更需要课堂的丰富多彩和灵活多样,更喜欢课堂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从生物学角度来说,男孩一天最少需要4次较为充足的课外活动,但是现在大部分的学校课程不能满足男孩的这种生理需求。很多教师不愿意自己的课被排在体育课后面,认为体育课后学生会因疲倦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可是根据我的观察,结果却不是这样。我每周有一节语文课在体育课后面,而这节语文课,课堂气氛却比我其他的课更加活跃。男生的表现尤其突出,他们思维敏捷,朗读充满激情。只有在长跑测试后的语文课上,孩子们才会显出一些疲惫。看来,适量的运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此外,男孩特别看重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不希望自己成为“灰色学生”,既得不到表扬,也不受批评,成为被遗忘的个体。有少数男孩甚至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宁可用故意犯错误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我的班级里就有个别男生会在语文课上乱插嘴,或者突然有几天把语文作业写得一团糟。开始我没有明白事情的缘由,后来经过和他促膝谈心,才知道他这样做竟然是为了引起我的关注。
  我还发现,男生虽然喜欢冒险和挑战,但是他们的情感和情绪往往比女生更脆弱。男孩们本来就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还要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男儿有泪不轻弹”。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男人流泪似乎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于是男孩们更多地压制和掩藏自己的真实情感。人的情感压制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这在教师的眼中往往又成了不守纪律、性格暴躁的表现。更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学校常常忽视男孩的天性,用同一的标准去衡量男生女生。目前,男孩子变得越来越胆小、脆弱是普遍现象。而我所教的班级中,在排演课本剧时,男生反串蘩漪,韵味十足;语文课搞朗诵比赛或者辩论会,男选手却常常自信不足。或许,这就是一种所谓的流行文化的危机?
  
  二、 中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男孩?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的这段话,曾经激励了多少有志少年,为国家、为民族挺起胸膛奋勇前行。
  现今社会,有几个词很是流行:IQ(智商)、BQ(体商)、EQ(情商)、AQ(逆商),拥有这些,如果再加上一个R(责任心),恐怕就是社会所需要的最优秀男孩了。而我们的语文课,最应该承担起的责任,想必就是培养男孩们的责任心,其次,应该是情商和逆商。
  责任心之于一个人,其重要性就好比人体所需要的钙。特别是一个男孩,他只有懂得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成为一个有出息、有爱心、有作为的七尺男儿。
  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说过:“能力不足,责任可以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这足以证明责任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除了具有责任心,一个真正的男子汉,还应该具备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即情商),在面对挫折和磨练时,充满韧性(即逆商)。惟其如此,男孩们才能撑起一片天,肩负起少年的责任。
  
  三、 语文课可以为男孩做些什么?
  男孩和女孩不同,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可是我们的教育教学,却常常忽视甚至漠视这个事实,对男孩和女孩用一个标准去衡量。
  吕叔湘先生说过:“教育的性质类似农业。工业是把原料按照规定的工序,制造成符合设计的产品,而农业是把种子种到地里,给它充分的合适的条件(如阳光、土壤、水),让它自己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我们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应尊重天性,承认差别,区别对待。正如孔子所做的:因材施教。
  我现在所教的一个理科班,全班49人,男生有32人,占了全班总人数的三分之二。能否在语文课上激发起男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责任心、情商和逆商,成为我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我想,教师的教学方式只有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相匹配,才能真正让学生在你的课堂有所收获。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女生大都细腻,听话,而男生则更需要宽松活泼又不乏坚毅的课堂。如果课堂不够生动,女生多半能够被动接受,继续认真听讲,而男生就很容易表现出浮躁、不专心。所以我们的语文课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更不能一味地进行语言灌输,而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
  作为女教师,先天就已经缺乏男性的阳刚,所以我无法用自己的言行做男孩们的模范。但是在我们这个有着许多优秀传统的国度,许多热血男儿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令我们的男孩们荡气回肠。所以,我经常在课里课外给学生讲述这样的故事。有一段时间,在学生的作文和周记中多次出现这个事例:战争年代,中国军人的民族气节总是令世人叹服,在抗战和抗美援朝中,日本军官、美国军官都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无奈而又充满钦佩。他们一致认为,要瓦解这个国家,首先要从精神和灵魂上战胜这个国家的男人。这一见解可谓击中要害。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尤其是男孩们的学习兴趣,我经常組织语文课堂活动,朗诵比赛、辩论赛、排演课本剧、学生自己上课、为名著配音等。现在我更注重小組活动,希望让他们学会主动担当。在活动中,学生们意识到,哪怕是一个小角色,也要承担好自己的职责。排练《雷雨》片段时,演周冲的孩子只有一句台词:爸爸,这是不公平的!他为这句话练了好几十次,还让小組同学帮他听语气是否准确,看神态是否入戏。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他们也更具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规则意识也大大增强。孩子们在准备活动的过程中经常相互提醒,搞活动犹如打比赛,不遵守规则和约定,会影响全局,个人英雄主义是不行的。我告诉他们,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男子汉更应该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承担一份责任。有了这样的基础,《沁园春·长沙》《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类的文本,就会在男孩的胸中荡起千层波。
  相比男教师,女教师更不容易容忍男孩的调皮行为,也缺乏幽默感。但是,女教师也有自己的优势:她们更有爱心,更容易通过自己的细腻敏感及时发现男孩的情绪变化和内心想法。班里有个男生很调皮,语文成绩一直不好。在一次周记中,我了解到他不喜欢语文课,是因为他觉得在语文课上自己那儿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和他做了一次长谈后,我让他担任语文课代表的助手,还抓住时机在他的一篇作文中找出一小段比较出彩的文字在全班当范文。我读那段文字的时候,看得出他有点兴奋,也有点羞涩。他的语文作业哪怕只是比以前进步了一点点,我也会打个优。有一次他不满自己的作业是良,于是擅自改成了“优”。刚看到作业本时我的确有点生气,但是想到他近段时间的进步,我玩了一个小小的幽默。在他的“优”旁边,我也打了一个“优”,批注道:想学得像,得再好好练字啊。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他慢慢从最差变成了中等。更让我高兴的是,有少数男生开始议论:他都可以考好,我还不如他?于是,一个小小的良性竞争开始了。
  我曾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课堂要有严格的纪律要求,但是对学生要有期望,充分关注个体;
  对所教的内容自己就要充满激情,储备丰富的知识;
  让学生在课堂有竞争意识和动脑意识;
  有明确的可以达到的目标,能及时、适时地加以褒奖。
  在课堂上,我经常告诉大家,我们近现代的国学大师多是男性,所以不必固守男生语文就是不如女生的错误观念。每次作文,我会刻意寻找男孩们文章中的闪光点,一个深刻的立意,一个独特的构思,甚至一个用得巧妙的句子或是词汇,都加以表扬。在学习《荷塘月色》《十八岁和其他》《我与地坛》以及《听听那冷雨》这类文本时,我会注意引领他们走到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这些男人笔下优美的文字,细腻的笔触,动人的情感,对生命的敬畏,对逆境的挑战,对民族文化的爱。我开始去了解男孩的兴趣爱好,跟他们讨论卡卡、梅西,接受他们在练笔中写一点科幻或推理,和他们一起欣赏周杰伦。我不敢说自己给了他们什么,但是我觉得自己的教学更加愉快,更有热情了。
  我相信,语文课堂,当我们真正关注男孩时,他们一定会给你更多的精彩。我希望自己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无论对女生还是男生,都要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欣赏他们。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有一种境界值得我们努力去追求:平凡却又圣洁的美。
  
  (南京市人民中学;2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