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影响普通话学习的几种情感因素:学习动机、自我概念、焦虑、方言情感,还针对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对教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 教学效果 情感因素 教学策略
普通话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语言环境、社会背景、学习者的性格特征、认知方式、语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与动机、学习策略等个人差异;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测试机制以及教师的语言水平与认知能力、教学态度与方法等客观因素。但近年来人们对非智力因素——情感因素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缺乏学习动机、自信心或过于焦虑会阻碍语言输入到达学习者的内部学习机制,从而影响语言的习得。教师不能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学生,就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情感因素在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1.教师的人格魅力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普通话课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师生用语言进行交流。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身上所体现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的人格魅力表现为一个相信和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肯定的话语、一个贴切而生动的肢体语言。对学生来说,“亲其师”才会“信其道”,也就是说,只有学生对教师在情感上比较亲近时,才会对教师传授的知识乐于接受。如果教师缺乏一定的人格魅力,就无法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也无法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也就无法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可以说,人格魅力是一种“亲和力”,这种力量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2.积极的情感评价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准确的评价,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普通话教学过程设计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普通话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然而,忽视或错误估计学生情感去选择教学方法,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决策时,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准确的评价,了解他们对那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因素的看法、态度和感受,分析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由此确定出能够促进积极情感发展的教学策略,最终达到“以情优教”的教学目的。
3.乐观向上的教学心境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学心境是一种细微的、平静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它影响着教师的整个教学行为表现。心境可以蔓延到其他事物上,具有某种心境的人会以这种心境对待周围的人或事。教师的教学心境对整个课堂气氛有“定音”的作用。教师良好的心境可以使师生相处和谐,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冷漠、缺乏关怀和同情的心理环境,会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形成认识上、情感上的各种障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乐观向上的教学心境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二)普通话情感教学策略
1.丰富课堂内容,调动主体情感
在普通话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位,选择能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的教材:话题贴近生活,学后能从中受益非浅;内容亲切,学生感到文章不再是说教,而是朋友间的聊天;最新的信息,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鲜活的语言,学生兴奋;难易程度适中,文章短小精悍,易于学生学习和操练。总之,所选教材能够充分调动主体情感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习普通话。教学内容的意义性、趣味性会使学习者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除了教材内容,老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普通话的学习也有很大影响。在授课中应多使用现代化的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唤起学习者的求知欲和参与欲,融普通话教学于情景之中,刺激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增强普通话教学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2.注重情感投入,提高教学效率
普通话课是一门全方位调动学生感官感受的课程,对情绪、情感的感受异常敏锐。这种敏锐极大地影响着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效果,从而进一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取得教学上的成功,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良好的品德及合理的能力结构,而且还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积极的感情投入,合理运用自己的感染力。
教师的情感投入是指教师运用心理活动的“情感”活动规律,借助语言、文字、面部表情、行为动作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思想感情信息,实现师生相融的一种心理活动。在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收到实效,必须善于运用积极的情感投入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其次,要对学生的感情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激励。注意引导积极情感,升华一般情感,排泄消极情感。教师对学生的消极情感,不能迎合,要给以细致的分析,耐心的教育,使其自觉排泻,保持心理的明净,从而轻装前进。
3.开展积极评价,强化成功体验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感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不足。通过互评或师评,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自信体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与否,会在心理上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成功体验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后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快的情绪感觉。成功与表现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将极大地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普通话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评价主要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语言交流为途径的评价方法。 一是以行为观察为途径的评价方法。在许多情况下,人的内在情感还会通过外显的行为反映出来。虽然两者有时候会不一致,但通过长期、仔细的行为观察,可以对个体的情感状态做出准确的推断。所以,教师在普通话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来考核学生的学习行为,从而判断出他们对于普通话学习活动的情感反应。
情感因素是一组复杂的心理因素的组合体,它对普通话教学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学生应该了解自己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个体潜力差异,发挥自身的优点,克服缺点,以此努力学好普通话。而作为老师应充分调动情感因素,帮助学生排除学习的心理障碍,同时,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只有将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蔡敏.论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情感评价[J].中国教育学刊,2004,(3)。
[2]王绳媛.普通话表达中的不良心态分析及调控[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9)。
[3]刘隽,王晓红.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4)。
[4]黄芳.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11)。
薛姗,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长期从事普通话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