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职生由于阅读量少,阅读能力差,直接导致了语文水平低下。针对这一问题,要设法引导中专生加强课内外阅读,从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上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以提高阅读质量,增强阅读能力,最终提高语文水平。
关键词:阅读 语文水平 阅读内容 阅读方法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大量的中职学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学习方面,譬如在语文学习方面,与大多数高中生相比有较大的差距。经过小学初中,再到中专九年的学习,许多中职毕业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仍然薄弱,语文应用能力仍然难以适应社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中职语文教学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语文课上了不少,但学生的语文水平却没提高多少。观察研究可发现,中职生语文学习的具体现状是:
1.没有主动学习语文的意识。中职生普遍认为语文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又是基础课,觉得认识几千个汉字,能读书会写字就万事大吉,不必再多花时间精力去学习了。
2.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内外的阅读量都十分少。很多中职生即使不旷课不逃学,都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去阅读、理解课文;在课外,他们也很少看书,有时为了消遣,会看一些网络小说、漫画、娱乐周刊和杂志等。据一份关于中职生阅读现状的调查资料显示:中职生完全不看课外书的占四成,而另外六成中专生当中,有近70%的人会偶尔看一点,而只有30%的人会经常看。这说明中专生的阅读十分缺乏,这种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中职生的语文素质低下,尤其是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水平低下。因此,他们经常无法清晰、流利地表达思想,勉强写出来的文章也错漏百出,词不达意。
3.语文基础不扎实,理解能力较低,欠缺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中职生常常走神,开小差,或者不听课,难以理解和消化教师的授课内容,课后只会机械地做一些抄写作业,缺少想象和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都较差,难以达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要求。
通过对中职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分析,我们认为阅读量过少是中职生语文素质差的根源。要提高中职生的语文水平,就必须重视阅读教学,强化中职生课内外阅读,改善他们的阅读现状。阅读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阅读是继承知识的主要途径。众所周知,“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可是有多少人知道,4月23日是“国际阅读日”?往往需要人们关注的事情都有一个节日,比如“妇女节”,“儿童节”等,通常都是关注度比较低的,另外有一些重要的纪念日,比如“建军节”,“国庆节”等,而“阅读日”则属于前者。“国际阅读日”促进人们对阅读的关注,特别是学生,在重视知识积累的同时,更要重视知识的主要继承途径——阅读。
2.阅读是积累词汇,培养语感,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词汇量是这一能力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才能自如地遣词造句,自然地与人沟通交流。语言在不断地发展,新词不断涌现,词汇的数量逐渐扩大,要学以致用,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广泛地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以积累词汇。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词汇,还能积累大量的语言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感。有了语感,又能增进阅读的趣味,能够品味语言的情感美和意境美,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而前人亦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通过阅读,丰富了词汇,增强了语感,构思文章时,就能厚积薄发,写作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不再有“无米之炊”的困惑。
3.阅读具有训练思维,发展智力的重要意义。譬如文学作品,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好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语言的描述,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造成相应的形象,具体感知文章的内容,领会中心思想;阅读议论文,在分析文章内部逻辑结构和推理论证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得到训练;“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去感知文章,就能训练思维的创造性。至于阅读可以发展智力,更是毋庸置疑了。古今中外,多少名人志士,在阅读的基础上功成名就。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对于阅读的积累作用谈得很直接:“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海里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很好地研究过,但这么多的具体东西最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意味着书读得多了,自然会从各个方面得到提高,诸如对自然科学的理解,对人文、社会现象的分析等。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提出“阅读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使他考试免于不及格,更重要的是发展了智力,因为他读书越多,思考就越清晰,思维就越活跃。
阅读如此重要,又该如何指导中专生加强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呢?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中职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舍弃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大胆创新,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读懂课文,感受到文章的“美”,引导他们用正确的观点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指导他们优化课外阅读,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一.由于中职生基础弱,底子薄,阅读的基本条件未必具备,如熟练掌握五千个汉字,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等等,这就要先培养他们养成常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或者一时想不起来的字,遇到陌生的不懂的词汇,及时查阅字典词典,扫除阅读的障碍,才不会影响阅读的兴致和效果,更大的作用在于丰富了知识。
二.在语文课上,中职生通常不能专心听课,容易造成教师一人在台上唱独角戏的局面,即使有的中职生认真听讲,能理解的内容也极少。为了利用好课堂上有限的时间,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必须改变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从被动地听讲、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思考、学习。对于阅读教学,除了课文,还可以另外选取一些优秀的阅读材料来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1.设疑:根据文章内容,由教师提出若干问题,如:“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文章的主要人物有何特点?”,“第一段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有什么表达效果”,“文章前后呼应的地方有哪些”等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并给予足够的时间分组讨论和交流。
2.解疑:这一阶段就由学生之间的互动转变为师生间的互动。对于简单的问题,由讨论小组派代表发言,各抒己见,再由教师讲评归纳;而对于较复杂的问题,由教师组织集体讨论,然后教师讲解解决。
3.组织“课前一分钟演讲”:每次语文课上,让三到五位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轮流上台演讲一分钟,内容为事先选定的阅读材料,可概述阅读材料主要内容,或谈阅读收获感想,水平稍高的同学还可以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比较,也可让学生自由发挥,等等。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加强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活跃课堂气氛。
这样,通过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可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该抓住每一个机会真诚地、及时地赞扬和鼓励学生。借鉴心理学上的“罗森塔尔效应”,也叫做“期待效应”,如果教师对学生经常性地给予一定的暗示和期待,学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学习的积极性和成绩都会大大提高。中专生多数自卑心理较重,渴望别人的认同,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重视他们的进步,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增强自信,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阅读毕竟有限,指导中职生开展课外阅读也很重要。
1.书海浩瀚,如果阅读没有目的和选择性,将会无所适从,所以要指导中专生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他们要在三年的学习中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有底子薄、时间紧和任务重的困难,因而要引导他们从“术业有专攻”的角度来选择一些被称为专业权威的书籍来看,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直接的帮助。同时,要围绕专业的边缘学科,多看相关的课外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充实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此外,还要引导他们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有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书籍等等。这样,既钻研专业书籍,又博览群书,才能全面汲取营养。正如鲁迅所言:“如果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要教授中职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
首先,要处理好泛读和精读的关系。泛读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的方式,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了解大致内容即可,甚至可以先看目录,从目录中发现有趣或者有用的内容,再翻阅相关部分。也可以看内容提示,看书的开头和结尾几段,了解书的大概内容。在泛读的基础上,选出一些书来精读,精读则要做到融会贯通书中的内容,并学以致用。
然后,在精读中要做到勤于思考,记好阅读笔记。阅读时要力求理解,彻底弄懂书中阐述的观点和中心思想,还要理清思路,明白作者的构思意图。就如物理学家李政道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这样,思维能力就在阅读中得到提高。另外,阅读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比如不认同书中的某些见解,或因自身知识储备不足而有看不懂的地方,就要再深入阅读相关书籍,收获将更大。为了检查阅读效果,要学会回忆,并准确表达,对于已经理解的内容要会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好阅读笔记,以备日后查用。关于阅读笔记,可将书中重要的词句、段落、重要的观点、材料、典故、数据、名言警句、精辟的论和精彩的片断等原文摘录,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大意做成摘要,这是一个加深理解和记忆,积累资料,储备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增强阅读能力的妙方,正所谓“眼看千遍,不如手抄一遍”。马克思在写《资本论》的过程中,他摘录的书有1500多本,写的笔记至少100多本;而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时,摘抄的卡片就有5000多张,可见记好阅读笔记的作用有多大。
综上所述,“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一种方式,尤其应该重视阅读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针对当前中职生的学习状况,提高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比重,重视并强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广泛大量地阅读,进而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水平,或许就是摆脱目前中职语文教学困境的其中一条出路!
吴伟雄,广州市市政职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