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文学教育 2011年第6期 ID: 151442

[ 方志新 文选 ]   

和学生分享语文学习的幸福

◇ 方志新

  内容摘要: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分享语文学习的幸福。
  关键词:幸福课堂 兴趣 课型
  
  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认识: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丰富的文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获得进步与发展。就语文学科而言,语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统一,所以我们要把语文教学过程看作是对话、沟通、合作、共享的活动,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发现规律提供空间和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中去,让老师和学生共同分享语文学习的幸福。这就要求语文的教学形式是丰富多彩的,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创设多种课型,有创意,有自己的风格,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幸福的。
  下面,笔者就实施语文幸福课堂教学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希望对语文课堂教学有所启示。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具体可以采用音乐渲染、古诗熏陶、师生对话、直奔主题等教学方法,使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
  
  二.还给学生幸福课堂
  
  我们要致力于营造开放、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思维,还幸福课堂于学生,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去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在探究、质疑、问难中学,引起学生共鸣。
  譬如,在教学吴敬梓的《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可以课前安排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提出具体要求:将这篇课文改变成适合表演的剧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扮演的角色,并将人物性格特点尽情展现出来;充分考虑人物的特点,设计表演时的表情、语态、动作;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小说的主题。这样就可以使课堂气氛高潮迭起,成效很大。而作为教师,只须在课堂上充当一个欣赏者、评价者的角色,起到穿针引线、推波助澜的作用。
  通过这样开放、合作、探究式的教与学,学生们既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学会了怎样学语文,也体验到了主动学习后成功的喜悦,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这个学习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获得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后的喜悦与幸福。
  
   三.创设多种课型
  
  创设多种课型,可让学生感受语文课堂的愉悦。如:1.佳作欣赏课。教师在批阅学生作文时挑选出当次有亮点的作文,让学生在同学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师生对习作进行评优说劣。佳作欣赏课的实施,不但可以让其他同学从中获得熏陶和感染,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让优秀的写作者体验到写作的成就感,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2.美文推荐课。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经典时文、优秀美文、构思精巧文、手法别致文、语言幽默文等有特点的文章,推荐给大家。这样的美文既可以使学生获得启迪,又可以提供一种写作成功的思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习得诸多写作的方法。3.名著阅读课。语文大师说过:“国文教学的目标,是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阅读能够博古通今,联系四海,汲取经验,获得知识。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我每周自行开设一节语文阅读课,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例如:本国名人传记、外国名人传记、中国文学名著、外国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名人书信等等。
  总之,通过以上的做法,我的课堂上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而是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活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学生真正感受到了学习语文的幸福。
  
  方志新,河北省尚义县第二中学教师。

和学生分享语文学习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