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教学中倡导探究式学习以及合作学习的模式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问题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以及研究问题的学习过程当中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语文的素养。运用问题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自己提出问题,经过课堂的讨论后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探索的精神。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关键词:高中语文 问题教学法 自主探究
问题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高中语文教学,教师不仅要传授字、词、句等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受到健康的思想以及情感的陶冶。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令人担忧,教学的课堂效率不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问题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问题教学法反对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基本的方式是:学生要能够感觉到困难,自己在参与的活动当中受到了挫折,这样就可以发现问题;一旦发现了问题,学生就要确定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收集各个方面的资料,从而明确怎么样让自己能够继续开展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从各种资料当中推出正确的结果,并且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正确。问题教学法主要是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把教学与学生的特点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呢?
1.设计问题
首先教师要设计问题,发挥学生的智力,带动他们创造。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活动当中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促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当中所设计的语文问题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就是说这些问题要能够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问题的水平比较低,就不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思维水平只能原地踏步。当然,这些问题也不能难度太大,学生对所提的问题一窍不通,这样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跳跃起来。
要能够让学生做到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在语文的教学当中,使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提升。教师要灌输给学生质疑的观念,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语文课堂当中要通过创设情境,提问,学生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课堂上要能够尊重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让自己融入到学生当中去,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质疑,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课堂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教师通过对问题归类,然后进行统一的讲解。其次,教师要能够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把时间以及任务留给学生来完成,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最后,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且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问题归类,学生的问题主要有三种:与教材关系不大的问题,与教材有关的问题以及跟课文关系很密切的问题。不管是哪类问题,教师都不能不做解答,要尽可能把问题公布出来,让所有学生一起讨论。
语文教学当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必然,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从而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教学效果。
温建财,福建安溪崇德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