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3期 ID: 147868

[ 朱敬允 文选 ]   

激发兴趣学古诗

◇ 朱敬允

  摘要:本文以“趣”字为中心,从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和学以致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古诗教学的基本步骤,旨在让语文教师掌握古诗教学的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教学激发兴趣师生互动学以致用
  由于年代久远而造成的语言差异,导致有些学生认为古诗深奥难懂,枯燥无味,难以进入正常的阅读理解状态,对它不感兴趣,甚至心存畏惧。过去,一些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往往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古诗难学,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1.字词障碍,给阅读带来了很大困难;2.古代语法知识比较繁琐,学生难以掌握;3.古诗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较少,给人以“学习古诗没有用”的错觉。但无论何种原因,我们都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去克服障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呢?笔者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对这一问题做过许多有益的探讨,下面谈三点实际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学前动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古诗教学。笔者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灿烂的古典文学是智慧的先人为今人留下的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自《诗经》以来,有“风骚”并举,有百家争鸣,有汉赋铺陈,有唐宋古文,更有那彪炳千秋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它们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璀璨夺目。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需要继承,古诗的教学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了解和学习古代诗歌,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有助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古诗教学,要求学生一定要学好古诗。
  2.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们学校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共12册教材,其中选编了中国古代诗词50余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在学习新内容(古诗词)之前,笔者要给学生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动员会,让学生明确三个问题:学习古诗的重要性、学习什么内容、怎样学习古诗。①通过学习古诗,我们可以了解并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文化底蕴;②我们不仅学习古人的文采,更重要的是学习古人的政治抱负和人格魅力;③学习古诗的最好方法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能生巧;广泛阅读,吸取书中精华。
  当然,不是靠一次动员会就能完全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上得生动有趣,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二、师生互动,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是指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笔者认为,要使学生“乐学”,教师首先要做到“善教”,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1.巧设导语,先声夺人。新课的导入是教师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教师应设计好富有感染力的导语,让学生从一开始就甩掉厌学的包袱,带着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学习。语文课的导语多种多样:可以介绍背景,也可以设置悬念,还可以朗诵古诗中的名言警句,等等。
  2.精设问题,乐于探索。问题设计得好,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发表意见的强烈欲望,把课堂气氛搞活,解决重点、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例如,教学《题西林壁》时,可结合作者的观点,不失时机地提出三个问题: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同学们各抒己见)②作者苏轼认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只缘身在此山中”)③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每个问题的提出都形成一种活跃气氛,一浪高过一浪。值得注意的是,对学生发表的观点、见解,不要轻易予以否定。
  3.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历史的距离,语言的隔阂,导致学生厌学古诗,怕学古诗。如何让古诗在学生眼里变得生动、亲切起来呢?创设情境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最主要的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有配乐朗读设境、画面设境、影视剧设境、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等。例如,教学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为了引导学生感知领悟杜牧笔下秋天的美景,可选用赞美秋天的轻音乐为学生朗读配乐,鼓励他们在如诗如画的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又如,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放映电影《庐山恋》片断,让“庐山瀑布”的真实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4.师生互动,促进交流。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感受阅读古诗的乐趣。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腾出时间,让学生利用课文注释、语文工具书等主动解读课文,对课文或老师的说法质疑问难,然后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互相切磋。另外,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篇目让学生课外阅读,如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和宋代苏轼、陆游的诗歌,这样做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学以致用,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要想让学生对古诗有恒久的学习兴趣,仅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在课外要有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感受学习古诗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与课堂学习形成良性循环。主要做法有以下四点:
  1.用名言。我们知道,古诗中的名言警句有潜在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些名言警句时刻都在激励着自己的人生。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等等。
  2.唱古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唱歌,教师可投其所好,举办擂台赛,要求学生演唱与古代诗歌有关的歌曲。例如:《床前明月光》(李白《静夜思》),《春眠不觉晓》(孟浩然《春晓》),《渭城曲》(又名《阳关三叠》,首句为“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江南好》(白居易《忆江南》),等等。
  3.吟诗作画。读诗作画,更能直观表现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同时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唐代诗圣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循循善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这些特征用简笔画勾勒,然后上色,把画好的图画粘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诗画结合,吟诵诗句,陶醉其间,其乐融融。这样,寓教于乐,效果甚佳。
  4.演课本剧。对于叙事性强、场面感强、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的古代诗歌,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为了表演到位,他们会积极地感知、理解古诗内容,认真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并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一个环节,笔者安排学生表演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感人场面,学生充满激情,表演投入,言行举止,惟妙惟肖,博得阵阵掌声。笔者由衷赞叹:李白不愧是大诗人、大文豪啊!在这样的活动中,大家乐在其中,而同学们的创新精神更令人刮目相看。
  中华民族之所以强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些历史和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促进并激励中华民族的发展。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肩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语文教师更要增强这种历史使命感,在古诗教学中认真研究,大胆实践,以便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敬允安徽省宿州市符离镇中心学校234101)

激发兴趣学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