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3期 ID: 147851

[ 王军文 文选 ]   

珠散意联 情牵一线

◇ 王军文

  冰心先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之一。《笑》发表于1921年革新后的《小说月报》第1号上,是冰心先生的成名作。“笑”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题,也是一个寄予着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形象,她用我国传统的审美方式诠释了西方的这一思想。在新文学中,冰心的《笑》不愧为中西合璧的美文典范。郁达夫就说过:“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沈从文对冰心的作品也有着这样的评论:“对人生小小的事情,一例俨然怀着母性似的温爱,从笔下流出时,虽文式不一,细心的读者却可以得到同一印象,即作品中无不对于‘人间’有个柔和的笑影。”
  作者描绘着“微笑”,而我们仿佛能从字里行间看见作者本人的微笑。就在写作的同时,冰心曾这样表述过:“无论是长篇,是短篇,数前言或几十字,从头到尾读一遍,可以使未曾相识的作者,全身涌现于读者之前,他的才情气质人生观都可以历历的推知”,可见冰心实现了自己所期望的人格的显示。即使只读过这仅仅有800字篇幅的《笑》,我们也能了解作者纯真温柔的心灵。
  采用意识流手法和复线并行贯穿,金线串珠,散而不乱,构成本文结构上的最大特点,也是它艺术性的集中体现。虽然写的内容有点“散”,却不会给人以“乱”的感觉。这是因为作者在文章的结构上下了一番功夫。下面就本文的结构特点做以下分析:
  《笑》一文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开头一段看似与笑无关,其实是本文的引子;2、3段为第二部分,写第一个场景;4~7段为第三部分,写第二、第三两个场景;最后一段点明爱的主题。整体看来,线索清晰,层次井然。
  即使再耀眼的珍珠,如果散乱地落在地上,它们的光芒也会变得黯淡,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对于散文家来说,精心选取散文的材料,力求使其每一个材料都成为耀眼的珠子固然重要,然而如何用一根金线把这些零散的珍珠串联起来,使它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却更为重要。
  1.采撷雕饰,璀璨夺目
  作者在《笑》一文中采撷了三颗光彩夺目的“珍珠”,也就是文章中的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屋内,“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三言两语便描绘出一幅凄清优美的图画,背景朦胧,安琪儿凸现,形象感非常强;两个动词“隐”和“浸”字都极其有韵味。第二个场景是在古道上,“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近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这组合起来的画面像电影蒙太奇一样一一闪现,无意而工的齐截句式像诗语一样琅琅上口。第三个场景是在海边,作者在雨晴之后赶路,“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这句确是神来之笔,令人想到“海上生明月”的诗情画韵。三个场景人物虚实映衬,老幼结合,给人一种和谐清美的心理愉悦。如果我们把全文比作一挂璀璨的珍珠项链,那么,上述三个场景便是这挂项链上三颗耀眼的珠子。而最后一段作者的一个“绾”字,给读者呈现出的俨然是这挂项链最光彩夺目的“链坠”。
  2.相生相扣,有条不紊
  文章起始“一幅清美的图画”,为安琪儿的出现作了铺垫;安琪儿的出现,又为后面两个来人间生活印象的出现作了铺垫。“笑”是串连全文的主要线索。三次写笑,前一次是神的笑,后两次是人的笑,神与人笑的内容、意义自然有所不同,但三个笑统一在一篇文章中,又有相似性,都是为了表达爱。本来后两次笑的意义不甚明确,由于安琪儿笑的意义在先,它们便借安琪儿的笑而获得了自身确定的意义。最后作者把浮现的三个笑客,一起融化在爱的调和里,揭示了散文的主旨。一个片断就是一个经典的镜头,三个镜头组合就拍出了人间的纯爱。因此,三次写笑,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自然发展过程,也正是作者构思精心的体现。
  3.有机粘连,复线贯穿
  “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句话出现在上述三个场景中,并成为相互间的粘连标志。两次说“默默的想”,也成为粘连标志。《笑》中用来串联三颗“珠子”的“金线”,表面上是文中“‘这笑容有仿佛是那儿看见过似的!’我默默的想。”这句话,实则是文章的标题“笑”。其实,作者所描写的“微笑”是以“爱”和“美”作基调的,她在带给我们“爱”的感受的同时也把我们引进“美”的境界。她怀着爱心与对“美”的向往创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境界。文章的几个画面都是紧紧围绕着“微笑”来展开的。
  其次,《笑》一文写了三个笑的场面,代表着作者感情递进升华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作者心绪不宁,回见安琪儿,若有所思,情感微荡;第二阶段,联想后两个笑,作者心里似乎明白了些;第三阶段,作者总绾三个笑,心里豁然开朗,感悟到了贯穿三个笑的爱的主题,感情达到高潮。三层结构的递进升华是以思想意识活动、情感活动作为动力的,可以说,情感是作品的另一条暗线。
  另外,从三个画面连缀的时间角度看,作者由眼前:苦雨孤灯之后,月儿透进清光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到五年前:一条很长的古道,同样挂着新月的晚上,道旁一个孩子。——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再回到十年前:雨过天晴,月儿从海面上来了。这茅屋里的老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由眼前到过去,由近及远,又显现出文章结构上的另一条主线,可以说,时间也是作品的一条辅线。
  《笑》可以说是冰心“爱的哲学”诗意盎然的文学表达。在天真而善良的冰心的眼中,世界是充满鲜花和阳光的,对于人生的忧愁和痛苦,她提出用“爱”来解脱。该文用了“三个微笑”来体现她的这一理想。第一个微笑是远离现实,只在天国中才能存在的小天使的微笑——画中小天使安琪儿的笑,然后是两个类似于天使微笑的人间的微笑——儿童的笑和老妇人(母亲的形象)的笑。就是这样三个圣洁而美丽的微笑,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理想的天国般的境界,渲染了“母爱、童贞”,也宣扬了“世界是爱”的思想。作者用独特的构思,优美的文字烘染出浓郁的抒情气氛,字里行间充满了女性的温柔和诗意的和谐。因此,作者用一条隐形的“笑”的金丝线,把三颗“珠子”巧妙地串联了起来。
  附带谈一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文章是以“推开窗户一看,……一幅清美的图画”开头的,因此结尾自然要归结到“看”上去。与开头“看一幅清美的图画”相呼应的是结尾的“心下光明澄净,……眼前……却看不分明了”。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文章结构的“散而不乱”,尽管它已不属于“金线串珠”的涵盖范围。
  “仁爱”是“神”,“微笑”为“形”,珠散意联,情牵一线。
  (王军文河北石家庄井陉职教中心050300)

珠散意联  情牵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