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2年第3期 ID: 147843

[ 马雪萍 文选 ]   

“辣”——强势女人的必备武器

◇ 马雪萍

  摘要:王熙凤和思嘉,是《红楼梦》与《飘》两部小说用工笔重彩予以刻画描绘的人物。优越的出身、不凡的秉赋为她们日后成为女强人奠定了基础,王熙凤与思嘉作为坚强独立的女性代表,她们的骨子里势必会有作为女强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辣。
  关键词:辣命运比较王熙凤思嘉
  有人说:“思嘉会教你做一个成功的女人,坚强、独立、积极,是现代女人的必备素质;而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处变不惊也很值得今天的女性学习。” 王熙凤被称为“脂粉堆里的英雄”,思嘉则被人称为“乱世佳人”,这样精明能干的两个女强人,用通俗的话来说,都可以称为“辣妹”。红学专家周思源对王熙凤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见解,王熙凤是凤辣子,她的辣不是简单的辣椒的辣,而是五辣俱全,就是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那么思嘉身上有没有这些“辣”的成分呢?下面,笔者就从“辣”字入手,对这两个极具魔力与魅力、平凡而又不凡的成功女人做一个比较。
  一、王熙凤:生逢末世,纵是辣得八面玲珑,却难逃悲剧命运
  王熙凤一出场的时候,贾母对林黛玉说:“这是我们南省的泼皮破落户,你叫她‘凤辣子’就是了。” “凤辣子”是贾母对王熙凤的昵称,可以说是一种爱称吧。但她这个辣,不是一个简单的辣椒的“辣”,是因人而异的。对于老太太、太太及大观园里的姑娘们,王熙凤的辣更多的是一种香辣,最重要的是让听的人高兴。比如第五十回贾母自己跑到大观园来赏雪,凤姐随后就跟过来,贾母说:“你真是个鬼灵精儿,到底找了来,以理,孝敬也不在这上头。”凤姐答道,“我哪里是孝敬的心找了来?我因为到了老祖宗那里,鸦没雀静,正疑惑间,来了两三个姑子,我连忙把年例给了她们去了,如今来回老祖宗,债主已去,不用躲着了,已预备下希嫩的野鸡,请用饭去……”在这里凤姐如此放得开,竟能用调侃的语气对贾母说“债主已去,不用躲着了”,而且话说出来又是如此的亲切自然,虽不把孝敬放在嘴上,可表现出来的仍是孝敬。这样香辣的话说出来,贾母怎能不开心呢?
  但是有时候,这种香辣就透露出不太真诚的一面。虽然让人听得很舒服,但对人起着一种麻痹作用。而这其中受害、受麻痹最厉害的是谁呢?是尤二姐。尤二姐之所以会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就是听了王熙凤一通香辣好话,“我今来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同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奴愿作妹子,每日服侍姐姐梳头洗面。只求姐姐在二爷跟前替我好言方便方便,容我一席之地安身,奴死无怨。”如此的情真意切怎能不令尤二姐感动,但这个香辣话中隐藏着酸辣,最后更演变成毒辣。因此,尤二姐在关键的一招上,出错了,她进了贾府以后,就出不来了,处处受制,最后被迫自尽。除了尤二姐这件事,酸辣还可以在凤姐对待贾琏的好几件风流韵事里看出来。照理讲贾琏不论是跟鲍二家的,还是跟多姑娘等偷情,王熙凤本来应该处于一个被损害、被同情的地位,所以她的酸辣,本来有值得同情、可取的一面,但问题是王熙凤做得太过分了,她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置人于死地,因此这个酸辣就发展成为毒辣。
  凤姐的毒辣则常常表现为逞威弄权。这在《红楼梦》里面有很多描写,她素常惩治丫头的办法是“垫着磁瓦子跪在太阳底下,茶饭不给,便是铁打的,一日也管招了”。在清虚观的时候,一个小道士,而且还是个孩子,无意之中撞到凤姐身上,凤姐扬手一巴掌打得那个小道士站都站不住。在这里,凤姐出手之重、之狠、之快,是名副其实的“辣手”了。在贾府的主子里面,像这样亲自出手的并不多见。在下人的眼里,在那些吓得心惊胆颤的小丫头小厮小道士的眼里,这个时候的凤姐就像一个恶魔,叫人不寒而栗。怪不得有些奴仆在背后诅咒她,说她是“阎王婆”、“夜叉星”。
  王熙凤泼辣的最大代表作,就是协理宁国府。凤姐临危授命,对于宁国府积重难返的局面,她一上来就理清头绪、抓住要害,立刻找出了宁国府五大弊端,随即对症施药,加以整顿。宁府中人“这才知道凤姐利害。众人不敢偷闲,自此兢兢业业,执事保全”。这里除了有人们常常赞赏的才干之外,还有一股不避锋芒的锐气,更是一种泼辣之气。王熙凤说:“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儿,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治。”王熙凤不怕得罪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绕着矛盾走,而是迎着矛盾上,结怨树敌也在所不计。但“凤姐自己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从这个地方看得出来,王熙凤确是才干过人、女中豪杰,说她是脂粉堆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分的。
  这样一个八面玲珑的女强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在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正册关于王熙凤的判词上写的是“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有红学家解析,王熙凤最后的结局是:到了贾府抄家,贾母死亡,王熙凤坏事做尽,威权失尽,贾琏也先对她冷淡疏远,以后又休了她送回南京去,最后她结束了生命。这样的悲惨结局是王熙凤性格本身的发展趋势。她的五辣不仅使她八面玲珑,坐上了权利宝座,同时也使她在贾府上下积怨极深,毫无人缘,这也正是她的致祸之因。在封建宗法的男权社会,已婚妇女依附夫家,是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的,王熙凤这样“杀伐决断”的性格,必然不会被家族肯定的。同时,贾府的衰败,使王熙凤也难逃命运的安排。《读花人赞》中的《王熙凤赞》讲的:“凤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英雄不贞,亦时世使之然也。”王熙凤纵然拥有过人的聪明才智,也不可能摆脱与腐朽封建家庭共同灭亡的命运。
  二、思嘉:乱世佳人,稚嫩到成熟,辣是走出困境的助推器
  思嘉身上,辣是必不可少的一味调料。但是思嘉的辣跟王熙凤的辣有不同之处,首先应该是甜辣。思嘉的甜辣在她的少女时代表现得最为明显。因为在思嘉身上,有母亲那种温和的过分讲究教养的滨海贵族血统,还有父亲那种精明而凡俗的爱尔兰农民血统,那是两不相容的。可以看到在那张极其甜美的脸上,她那绿色的双眸显得骚动不宁,狡黠任性,而且生气勃勃,与她那副似乎很有教养的行为举止极为不符。她的甜辣主要来自这种心中激化的矛盾冲突。她喜欢参加各种宴会及舞会,喜欢成为男人注意的焦点。对于仰慕者的追求,“她通常只是让他们乞求,倾诉,敷衍他们,不明确表示可否,他们气恼时便报以笑颜,他们发怒时则略显冷淡。”当斯图尔特与布伦特两兄弟同她谈话说起战争时,她嘟起嘴来生气地说:“要是你再谈‘战争’我马上就进屋去了。”“因为她从来就不能忍受那种不以她为主题的谈话。不过她说话时仍带微笑,有意加深脸上的酒窝,同时把两圈又硬又黑的睫毛像蝴蝶翅膀似地迅速地扇动起来。小伙子们给迷住了,这正中她的心意,于是他们连忙向她道歉,说不该让她恼。他们并不因为她对战争不感兴趣而轻视她。真的,他们更敬重她了。”他们品尝到了一丝辛辣,可心里却甜滋滋的,更愿付出真心。由此可见,思嘉的甜辣不仅使她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使她与其他上流社会的标准淑女不同,更具魅力。
  随着女孩一步步成长,她那本身所具有的甜辣个性中,甜的成分在慢慢减少,辣的成分日益增多,再加上成熟的韵致,最终甜辣就变成了麻辣。思嘉的麻辣体现在她三次挥手打人耳光的动作上。第一次是在向艾希礼倾诉爱慕被拒绝之后,她在愤怒之中打了艾希礼。第二次是在战争期间,战火烧到了亚特兰大,瑞德驾着马车送思嘉和刚刚生了孩子的媚兰回家乡塔拉。路上,瑞德看到溃逃的南方军队突然决定要去从军。在走之前,瑞德向思嘉表达了自己对她的爱意并吻了她,思嘉在与他吻过后给了他一个耳光。思嘉第三次打人是在战后,为了维持生计,她让家人全部下地干活。妹妹苏伦抱怨说自己恨工作、恨塔拉,思嘉无比愤怒,狠狠地打了她一个耳光。这三个耳光充分显示了思嘉的麻辣,在辣中饱含着满满的激情,这种辣,虽然辣口,但辣得大汗淋漓时,又让人心里麻麻的,充满了感动与震撼,令人回味无穷。
  思嘉的泼辣则表现在她顽强的生命力及超人的精明上。她可以从一个只关心跳舞和引诱男人的农场主的千金小姐,转而成为独立的成功女企业家。她在战争期间,在没有男人帮助的情况下,把破败的塔拉庄园维持下来,养活了全家人。在第二任丈夫卧病在床的时候代为管理他的杂货店,查账,催缴欠款,比他在的时候还要赚钱。后来又借钱盘下了一家木材厂,和男同行们竞争,更是经营得有声有色。但是这种资本利润的诱惑,也使思嘉的手段开始毒辣。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她不顾世俗的流言蜚语,开始低价雇用犯人,并且用残忍的监工管教他们。这种果敢执着的行为在当时来看是多么的惊世骇俗,那时候女人靠丈夫养活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一个上等女人会抛头露面。思嘉的泼辣更让她与众不同,魅力倍增。
  思嘉生活在美国,一个由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度,其本身的文化就是自由开放的,与王熙凤所处的中国封建社会相比,女性的行动比较自由,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特别是南北战争后,为了重建家园,女性要跟男性一样劳动,因此也就使男女在地位上日益平等起来。思嘉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凭借着自身的精明能干、坚强独立、积极乐观,干出了一番事业。就算最后瑞德离开她,她仍然坚信明天是新的一天,她能重新找回瑞德的爱。她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也正是当时美国精神的折射。
  相较于王熙凤,思嘉无疑是比较率真,相对单纯的。她的甜辣、麻辣、泼辣让我们见证了一位贵族小姐在慢慢长大,慢慢成熟。从少不更事的女孩蜕变成一位精明的女强人,思嘉的辣起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王熙凤的辣则更惊世骇俗,更令人赞叹。思嘉经常使自己陷入众矢之的境地,而王熙凤则通过她的香辣、酸辣、泼辣、毒辣,玩转于各个层次,各种人群之中,她的处世手法已经上升为一种不凡的艺术。这也就使王熙凤八面玲珑,更加令人难以琢磨。如果王熙凤生活在思嘉的年代,也许她的命运会完全不同吧!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米切尔著,戴侃、李野光、庄绎传译.飘[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杨玉珍.论《飘》的女性意识[J].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3):79.
  [3]曹雪芹.红楼梦[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4]盛瑞裕.石破天惊识红楼[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5]王朝闻.论凤姐[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6]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出版社,2004.
  [7]俞平伯.俞平伯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8]周汝昌.周汝昌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9]赵峻.《飘》的主题意蕴解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0,(3):78.
  [10]邓桃莉.“脂粉英雄”与“乱世佳人”异同论[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5,(3):54.
  (马雪萍江苏省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221011)

“辣”——强势女人的必备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