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浩如烟海的中国古诗词画卷,其中不乏有抒写愁情的典范: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妙!杜甫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镜中哀鬓已先斑”,将国愁、家恨融为一体,妙!而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不久,其夫遽然病逝,亡国之痛、丧偶之悲给了她以沉重的感情负担,如何渲泄和抒写心中的愁情,《声声慢》有其独到之处。
运用叠字写悲愁
“寻寻觅觅”写行动,女词人不相信丈夫已经死去,恍忽中仍觉其在家中,不停寻觅却毫无结果。“冷冷清清”写气氛,没有丈夫的日子,周围的一切都是没有生气。“凄凄惨惨戚戚”写感受,回忆往事,伤心在心头。这七对叠字一字两叠,一咏三叹,极其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女词人丧夫后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悲哀。
层层深入写哀愁
女词人在道出了悲戚之后,便想到了“将息”,只因愁情太重、太浓,又如何“将息”得了,请看:首先她想借酒浇愁,来个“三杯两盏”,却不料大风起,寒气逼人,使她意绪全无,无法也难以驱散她心头浓重的愁云;百无聊赖之中仰望青天,雁群飞过,这又引起了她对往事的回忆,却再也没有了“云中谁寄锦书来”的喜悦;再转入眼前,“满地黄花堆积”,一片荒败景象,映照出的是那颗愁重难平的心;最后写女词人独自“守着窗儿”,只盼快些天黑,让眼前的引发她伤感悲愁的景物淹没在这沉沉的夜幕里,可偏偏又下起了细雨,点点滴滴在窗前,点点滴滴在心头……女词人就是这样触景生情,层层深入,在解开自己无法解开的愁心,在排遣心中无法排遣的哀愁。
(作者单位:安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