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3期 ID: 147075

[ 张玉明 文选 ]   

也说“丹凤三角眼”

◇ 张玉明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稍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这是《红楼梦》第三回中借黛玉的眼睛,对贾府重要人物王熙凤出场的肖像描写。笔者每教学于此,总觉得作者如此大费笔墨是有其用意的。再结合课本上似可商榷的注释,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请方家指正。
  高中《语文》第四册(人教社2006年6月第2版)43页有如下注释:
  丹凤三角眼:眼角向上微翘,俗称丹凤眼。
  柳叶吊稍眉:形容眉梢斜飞入鬓的样子。
  这里将“丹凤三角眼”解释为“眼角向上微翘”,也就是俗语中的丹凤眼。这样的解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将“丹凤三角眼”等同于“丹凤眼”,抹去了它们的区别,无形中也就模糊了作者的写作用意,是不利于读者深入了解这部伟大作品的。
  笔者认为,这里的“丹凤三角眼”是描写眼睛的整体形状,而非仅指眼角向上微翘。那么,这里的“丹凤三角眼”究竟是怎样的形状呢?
  “丹凤”是一个比喻词,是用丹顶凤凰细长的眼睛来比照说明某人的眼睛形状,有眼角微翘的内涵,而三角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形状描绘。
  我们知道,眼睛有内外两角。上文注释中说的自然是眼的外角。将“眼角微翘”就说是“三角眼”,与三角形状不符。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说某人是三角眼,肯定是就其眼睛呈三角状而言,即眼的内外两角加上凸起的上缘(也只能是这样,因为依据生理学知识,下缘是没法向下凸的)。若某人眼上缘凸得厉害,则与两角大体呈三角状,这当是“三角眼”的真正内涵。此种形状大约近似于正放的钝角三角形,当然其顶角度数当是比较大的。作者将王熙凤的眼睛用“丹凤三角”来形容,是说她的眼既有细长如丹凤眼美丽的一面,又有上缘凸起,呈三角眼的难看一面。
  作者为何将王熙凤的眼睛既用丹凤来形容,又用三角来描写呢?我们认为这是作者借肖像描写来隐喻人物性格,是给读者一种暗示,其用意可能有以下两点。
  
  一、用“丹凤”一语暗示该人物具有男性的性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凤眼”一词常用于忠义豪爽的男性。最典型的例证就是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形象。小说中说他生就“丹凤眼,卧蚕眉”。我们所见到的戏曲形象中的关羽都为此妆饰,且这一形象已被中国人所公认。用句时髦的话说,关羽已是丹凤眼的代言人了。作者把传统文化中描写男性眼睛的词语用于王熙凤,很显然想在开篇就透露其身上有着男儿豪爽的一面。
  当然,关于王熙凤的这一性格特点,小说已通过“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出场方式有所表现。不过,刚出场时这一形象似乎有点扎眼,至少让黛玉和我们读者感觉如此。这难道是“诗礼簪缨”之族的儿媳?作者是考虑到读者有此疑惑的,故而小说中通过黛玉的一段回忆——“她曾听母亲说过,这位嫂子自幼假充男儿教养”,既交代了其性格生成的原委,也回答了读者内心的疑惑。同时,肖像描写上的“丹凤”一词也有了着落。
  
  二、用“三角”隐喻人物性格泼辣甚至可以说狠毒的一面。
  
  该回中贾母向黛玉介绍王熙凤:“你不认的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段介绍极生动地说明了王熙凤的泼辣已是被周围人所公认。至于狠毒,其家人兴儿对尤二姐说的一段话可作证明。
  第六十五回,尤二姐说“我还要找了你奶奶去呢”时,兴儿连忙摇手,说:“奶奶千万不要去,我告诉奶奶,一辈子别见她才好。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占全了。”这段看似重复啰嗦的文字,却正好形象地说明了王熙凤狠毒得以至于让下人都“谈凤色变”。
  如果说上文是旁人之口述,还不能算有力的证据的话,那么后文中王熙凤以势谋私,干预司法,放贷逼债,毒害胎儿,害死尤二姐等事,则是其狠毒性格的直接表现。
  相学上讲,“三角眼之人,其性必阴狠歹毒”。作者在此用“三角”去修饰王熙凤的眼睛,定有表现她这一性格的用意。
  综上所述,作者在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中,用“丹凤”一词表现了该人物性格有男儿般豪爽的一面,用“三角”一词隐喻了其性格中狠毒的一面。作者用笔大胆,表现细腻,真可谓传神写照。至于课本上注释的解释,或许是为了与下句“柳叶吊梢眉”的解说靠拢。“眉梢斜飞”与“眼角微翘”两者谐和相配,殊不知,却因此而抹去了文本中应有的诸多意蕴。
  (作者单位: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

也说“丹凤三角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