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3期 ID: 147062

[ 王针桂 文选 ]   

性格改变命运 细节生发魅力

◇ 王针桂

  一、设计说明
  
  中国古典小说的魅力常源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篇章,将林冲这一独特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既写出他性格中的复杂多维,又展示了他性格的立体流转;加上对人物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细微动作的细腻传神的描写,也使这篇小说具有了更多的魅力。本课设计力图化繁为简,从解读人物的性格之谜入手,梳理环环相扣、曲折有致的情节,感受作品节奏跌宕、悬念迭出之美。以对“花枪”、“酒葫芦”、“风雪”的传统文化意义的探讨,建构出对文本艺术手法的全新诠释。
  
  二、教学目标
  
  (一)性格改变命运:解读林冲性格演变之谜。
  (二)细节生发魅力:感受小说缜密细腻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为什么称“一百零八‘条’好汉”?
  1.请学生在下列量词中选填一个合适的词语。
  水浒有一百零八_______好汉。
  A.位B.个C.名D.条E.只
  2.说起《小浒传》,有数不尽的话题。西方人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将《水浒传》翻译为《发生在水边的故事》《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的故事》,这说明《水浒传》是写了108名好汉的故事。但我们常说108条好汉,在这儿,人们为什么喜欢用“条”而不用“个”(或是其他量词)呢?用“条”能体现出水浒好汉怎样的特征呢?
  3.讨论明确:
  ⑴“条”,更能突出梁山好汉的勇武威猛,行事无所顾忌。
  ⑵“条”,也传达出梁山好汉“赤条条而来,赤条条地走”,了无牵挂的英雄气概。
  ⑶“条”,也符合男性勇猛剽悍的特征。
  (二)简介林冲:林冲是水浒中为数不多的“完美好男人”。
  1.请学生简要介绍自己所知道的林冲形象。
  2.《水浒传》中的人物鱼龙混杂,并非个个真英雄,有些人好色,有些人嗜酒,有些人杀人如麻,但林冲不是,作为东京80万禁军枪棒教头,林冲有地位、有技术,生活无忧,衣食不愁;为人勇而不莽,很有智慧,算得上是文武兼备。他既讲兄弟义气,又重夫妻情感,是古典文学中塑造的为数不多的“完美好男人”形象。那么,为何这样的人也会选择落草、被逼上梁山,是什么改变了林冲的安逸生活,改变了他的命运?下面我们来解读林冲的性格演变。
  (三)在梳理环环相扣的情节中,解读林冲性格的演变流程。
  1.出示六幅配图,依照课文,请学生概述情节并拟小标题。
  明确:⑴沧州遇旧交⑵密谋害林冲⑶好言劝教头⑷接管草料场⑸沽酒求平安⑹雪夜杀仇敌
  2.分析“沧州遇旧交”
  ⑴有人认为这一部分是“闲笔”,似与全文无关,你怎么看?
  明确:不是闲笔,这是小说中很重要的情节,从叙事艺术角度看至少有三个作用:①显示出林冲的侠义精神,为人善良正直,有扶危济困的行为;②写李小二的急于报恩,时时处处关照,也为后文情节发展作铺垫;③林冲与李小二身份迥异的朋友义举,有恩不记,知恩必报,也反衬出陆谦之流的背信弃义,为人不齿。
  ⑵这一部分有一段“很特殊的对话”,在貌似闲聊、嘘寒问暖中见出林冲怎样的性格?
  明确:见出林冲忍辱苟安、严守等级、善良本分的性格。
  3.分析“密谋害林冲”
  ⑴文中哪些情节可以看出三人是在密谋?
  明确:①动作之快:一个“闪”字;②说话神秘,不必要问;③行为“尴尬”:轻声低语。
  ⑵文中四个“只见”写陆谦等人,一个“看时”写李小二,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陆谦等人处处小心,心怀鬼胎;李小二时时留意,冷眼旁观。
  ⑶设想一下,第三段中“省略号”应该会是什么样的内容?
  明确:省略号中的内容表现了这条计策的可怕,联系后文“这条计策好吗”的三人对话,可知这一次密谋阴险毒辣,一计双雕、欲置人于死地。也可见出林冲处境的万分危急。
  4.分析“好言劝教头”
  ⑴林冲“大惊”、“大怒”说明了什么?
  明确:想不到相交的“兄弟”会背信弃义,加害于他,生命受到危险,求生的本能让其忍无可忍,忍耐已到了最后的底线,故而大惊又大怒。
  ⑵这一处只写林冲听到奸计后的表现,未有只言片语写陆谦等人的反应,怎样理解小说的双线索艺术?
  明确:明线写林冲,一条性格的火线,来是一团火,去是一阵烟,风风火火;暗线是陆谦,一条阴谋的水线,表面是好意,本质是害人,步步紧逼。横批:水火不容。
  5.分析“雪夜杀仇敌”
  ⑴分角色朗读文章末段,另请学生点评。
  ⑵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林冲“雪夜杀敌”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时间短:武艺高强;②武器异:讲究主次;③“废话”多:理直气壮。
  ⑶林冲在陆谦求饶时说“杀人可恕,情理难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这句话意思是杀人有时还可以宽恕,但是伤情害理的事情是难以容忍的,话意的重心在后半句。对林冲而言,陆谦的卖友求荣、背信弃义,是让人痛恨不已的。联系到前文,林冲与李小二非亲非故,而能够互帮互助,全因一个“义”字而为。
  ⑷林冲在杀人时,惟独对陆谦说了那么多的“废话”,该如何理解这一行为?
  明确:林冲用备好的解腕尖刀杀陆谦,用刀搁在陆谦脸上,一是声讨陆谦的罪行,让其死得明白;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谦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出林冲杀敌的正义性。
  (四)总结林冲的性格系统:一个立体真实、复杂流转的英雄。
  1.根据对情节发展的分析,请学生归纳林冲性格演变过程。
  2.分析林冲的性格系统:
  ⑴多维系统:既善良又反抗,既隐忍又幻想。
  ⑵圆形系统:善良使他能扶危济困,又使他惯于以己之善推他人之心;冤情似山却随遇而安,被陷害到死仍心存幻想。
  ⑶流转系统:由未到绝路时的一忍再忍,到超过极限后的金刚怒目。
  (五)细节生发魅力:感受小说缜密细腻之美
  1.学生分小组,找出文中具体的细节描写,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明确:⑴石头。“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写出林冲的细心谨慎,为下文“山神庙偷听”情节作铺垫。
  ⑵火炭。“将火炭盖了”,见出林冲行事细腻无比,谨小慎微,也可知草料场大火并非自己疏忽所致,也非天灾,而是人为纵火。
  ⑶钥匙。“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见出林冲对这个世界的小心翼翼,他握住了钥匙,似乎握住了和这个世界的契约。(此观点引自鲍鹏山《〈水浒传〉:悲惨世界》)
  2.归纳小说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⑴推动情节发展。
  ⑵突出人物性格。
  ⑶渲染悲凉气氛。
  ⑷揭示了小说主题。
  3.分析小说中“花枪”、“酒葫芦”、“风雪”的文化象征意义。
  ⑴小说中有多处笔墨写到风雪之大、之紧。既有直接写风雪的“纷纷扬扬”、“碎琼乱玉”、“那雪正下得紧”、“到晚越下得紧”的正面描写,也有通过写“林冲的冷暖感受”、“草厅被雪压倒”、“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等侧面描写。同时,小说中也有一个“综合式”的细节:凡写“酒葫芦”的文字中必定写到“花枪”,林冲“花枪”与“酒葫芦”不离身。请学生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花枪”与“酒葫芦”的句子,说说有何意义。
  ⑵出示全文结尾内容。“(林冲)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结合刚才的分析,谈谈“酒”、“枪”、“风雪”有何象征意义,思考小说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明确:⑴风雪。象征着无情(义)与凄凉,人世的险恶与危急;犹如风雪压迫,逼迫得让人窒息,难以生存。
  ⑵酒。象征着温暖与享受;自己曾经追求的和谐安分的生活和小心呵护保全的世界。
  ⑶枪。象征着冲突与战斗;不能忍受、不再忍受后的绝决与反抗。
  林冲“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心中了无牵挂,身外一丝不挂,身如飘蓬,心似死灰,曾经的小心在意,曾经的委曲求全,曾经的逆来顺受,都灰飞烟灭。丢了安寝与享受的“被与葫芦”,与这个凄冷世界的和平共处的东西被抛弃了;“提了枪”,与这个世界决裂,报仇的武器握在手中。林冲结尾的杀敌,也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苟且偷生的自己,一个全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槃。他完成了一个“士兵的突击”。
  (作者单位:玉环县教研室)

性格改变命运 细节生发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