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10年第3期 ID: 147068

[ 郑建华 文选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几处商榷

◇ 郑建华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中,有几处值得商榷,现逐一分析如下:
  1.第4课《诗两首》中第二首《未选择的路》第一节第三行: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分析:“伫立”的意思是长时间地站立,本身就有“很久”的意思,所以前面的“久久”纯属多余、累赘,应删去;或者把“久久”改为“静静”。
  2.第9课《土地的誓言》阅读提示第一句: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分析:“九·一八”事变是个专有名词,应写成“九·一八”事变或“‘九一八’事变”。
  3.第1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第5自然段: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分析:这段话的第二句没有主语,所以要把第一个句号改为逗号,并且在“作出了”前加上“而且”。这个句子应修改为: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而且作出了卓越的成就。
  4.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4段: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
  分析:这句话的主语是什么?难于分清。应把句中第一个逗号改为句号,这样变成两句话,就明白清楚了。
  5.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25自然段第二句: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
  分析:故事就是以前发生的事。所以前面的“往昔”纯属多余、啰嗦,应删去。
  6.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第4自然段第7行: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分析:这句中的第二个“一些”要修饰的是“歌德和普希金”还是“诗句”?显然是“诗句”。因为歌德和普希金是两位大诗人。所以要把“一些”放在“诗句”前面。
  7.第14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分析:最后一个分句中,“句子”怎能温和?联系前一分句“声音很平静”来理解,这一分句应改为:语气很温和。
  8. 第21课《伟大的悲剧》课本第161页注释②[告罄(qìng)]指财物用完。
  分析:“告罄”不仅指财物用完,还指货物售完。所以此处注释应在前面加上“本文”或在后面加上“或货物售完”。
  9.第22课《在沙漠中心》第18自然段开头两句: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
  分析:这两个句子中前一个句子是结果,后一个句子是原因。可是后一个句子强调的是“失败”,失败总是令人遗憾的。如果这句改为“我失败了,但我奋斗过”,就显得“没有一点遗憾”。这样一改,两个句子衔接得会更恰当合理。
  
  (作者单位:南康市第六中学)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几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