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是每年中考的必考题。相较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题题型基本固定,大致是由划分停顿、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以及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等组成。可是,由于初中学生接触文言文时间较短,文言文词汇积累较少,所以每次考下来,看似简单的课外文言文阅读得分情况并不能令人满意。
怎样才能使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少失分乃至不失分呢?笔者认为只要注意下面几点,考试定能有所收获。
一、注重积累
我们如果研究一下历年的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就会发现所有文言文字词解释的答案都能从课本中找寻出来。譬如2010年江苏泰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中关于“为”和“则”的解释。我们只要联系八年级《核舟记》中“为宫室、器皿、人物”一句和七年级《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句,就能很容易地推测出“为”的意思是“修筑”,“则”的意思是“就”。这些“前车之鉴”都很明白地告诉我们:学好课内文言文是做好课外文言文试题的保障。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只有牢固地掌握好课本中文言文实词、虚词的解释,并把握住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文言现象,才有获得课外文言文阅读成功的可能。
二、注重细节
前人有云:“细节决定成败。”此乃至理名言。同一道题目“去墙六丈又为一墙”,有两个意思看似相同的答案:“又建造了一堵墙,和原来的墙相隔六丈”和“在距离墙六丈的地方再筑一道墙”。为什么前者不能得分呢?原来“去”这个重要的词语解释,答案中忽略了!文言文中构成句意的最小单位是“字”,所以我们在做句子翻译的时候,要睁大眼睛看清句子,千万别漏掉句中的任何一个字。同时,如果是省略句和倒装句,还要将它还原成现代文的句子结构。只要做到了这些,文言文句子翻译就能顺风顺水,毫无差错。
三、注重寻找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中的问答题其实是最容易拿分的,只要根据题目仔细到文章中寻找主要句子,答案自然会水落石出。再如2010年江苏泰州市中考文言文阅读最后一道题目:“读完上面的选文后,请你说出古人造堤方法的巧妙之处。”我们仔细阅读文章,会很容易地找出文中的句子“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则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造堤需要的是泥土,因此“泥土”就是造堤这一系列工程中的“主要环节”。解决了“土”的问题,还愁大堤建不起来吗?如果我们能思考到这个地步,脑海中是不是会浮现出九年级上册《专题: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里关于“统筹思想”的论述呢?
四、注意规律
文言文停顿的划分是有其规律的,总结下来就是: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2.古代汉语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3.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4.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如果我们能掌握好了这些规律,再辅之以平时阅读时的语感,做这些题目自然不在话下。
课外文言文阅读看似神秘,但当我们真正掌握其中的方法时,我们会发现原来一切真的就这么容易。只要学生们注意多实践、多总结,最后肯定能取得好的成效。
(作者单位:靖江市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