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教版及其他版本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课文一般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根据教材编者要求及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这两类课文应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没有恰当地处理这两类课文,主要表现为将略读课文“精读化”和“简单化”,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循序提高。
略读课文“精读化”指的是将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来教,指导细致,只是所用时间略短;所谓略读课文“简单化”指的是教师不做指导,完全让学生自读。这两种情况以前一种居多。客观地说,这两类做法都有合理之处,但也皆有弊端。略读课文“精读化”的好处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全面、透彻,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够阅读同类的其他文章,如果教师对教材中所有课文都作详细指导,那在离了教师之后,学生将很可能不知怎样阅读。将略读课文“简单化”处理的好处是为学生提供了独立阅读的机会,不足是教师指导过少,学生提高有限。不可否认,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处理课文,但“灵活”应该有一定的限度,不应忽视两类课文的区别。
正确处理这两类课文,首先要明了“精读”和“略读”的含义。“精读”是在教师详细指导下,学生逐字逐句深入钻研的一种阅读方法。那么什么是“略读”呢?理解有些分歧。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老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①阎立钦等人认为:略读,是从文字当中迅速吸取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又称“浏览法”或“速读法”。②王文彦、蔡明等人认为:略读是在精读的基础上对读物求其大要的阅读方法。③叶圣陶先生强调的是教师指导的“略”和学生费力的“少”;阎立钦等人强调的是阅读的“快”,等同于“浏览”;王文彦、蔡明等人强调的是“求其大要”。对“略”的主体和含义理解不同,所下的定义也不同。
理解“略读”的含义要结合语境,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略读”和语文教学的“略读”所指就有所不同,我们要根据相关情境来确定略读的含义。语文教科书所谓“略读”指的是什么呢?教科书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标准》规定,“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可见,“略读”是与“浏览”不同,与精读有别,是语文课要培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在教科书里,“略读课文”是与“精读课文”对举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同处一个单元,互为补充,一般精读课文在前,略读课文在后。联系语境,推敲词义,我们认为,教科书里“略读课文”之“略读”按照叶圣陶先生的定义来理解最为恰当。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不应放任不管,也不宜只是“浏览”,而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仔仔细细地读过。
叶圣陶先生指出,略读并不是“粗略的”或“忽略的”读,它也需要一字一句地认真地读,只不过在某些方面与精读不同:教师的指导不必“巨细无遗”,而只须提纲挈领;学生运用精读时获得的技巧,不像精读时须花那么多心力,这叫“略”。略读与精读的区别不在于是否需要教师指导,而在于教师指导得详细与否。精读需要教师“纤屑不遗”地指导,从认识生字生词到赏析语言,都需要详细指导。略读的指导却是“提纲挈领”的,只就文章思路、阅读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不必面面俱到。
略读是“精读”与“自读”之间的过渡。学生阅读能力有限,在初学某类课文时,教师应详细指导,教给学生阅读这类文章的方法。而在学过数篇课文后,则需尝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自行阅读,教师只作较少的指导。略读过后才是自读。如果从精读直接过渡到自读,学生技巧不熟,能力不够,可能会“无所措手”,就好比由扶着走直接过渡到跑,肯定是要栽跟头的。在语文教材中,每单元设精读课文数篇和略读课文数篇,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所区分,不要平均分配力量,对精读课文要“精磨细打重锤敲”,教略读课文时,只需提示方法,相机诱导,对于课外习题或阅读材料,可放手让学生去读。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发展。
正确区分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需要。略读是一种独立的阅读能力,对学生吸收知识、拓展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仅仅依靠学习课本的几百篇课文是不能真正提高语文能力的,还必须在课外大量阅读。《标准》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如果学生不掌握略读的方法和技巧,在当前课业负担非常沉重的情况下,课外阅读往往会变成一句空话。
培养阅读能力离不了知识的迁移,略读其实是将精读课所学知识迁移到略读课文的阅读上。要实现有效的迁移,必须在学习精读课文时就有迁移意识,为略读作相应的知识储备。在略读时对学生要有必要的指导,让他们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要确保学生真正能学到东西,不能让略读流于形式。
对于不同年级来说,略读指导的详略也是不一样的,越是低年级,指导越要详细,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增强,教师的指导可以逐步减少。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语文课必须重视“略读”能力的培养,只有真正把略读课文处理成“略读课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地提高,才能在阅读实践中获得更大的益处。
注释:
①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②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75页。
③王文彦、蔡明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106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