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1年第2期 ID: 138985

[ 肖远骑 文选 ]   

一位中学教师的《纲要》解读

◇ 肖远骑

  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2010年,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纲要》的颁发,给全国的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2010年,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发展史上也同样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年,建校60周年“向祖国汇报”的庆典、9月9日教师节前胡锦涛总书记来校视察,给人大附中的教职员工以极大的鼓舞。在这样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年头,作为一名长期战斗在一线的教师,怎样把握、解读、落实《纲要》精神?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纲要》精神,首先要准确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纲要》提出了今后十年教育工作的二十字方针。这二十字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给我们明确了一个核心,就是“育人为本”,这是教育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教育的本质内涵;给我们明确了两个基本点,就是“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什么是育人为本?就是要让老百姓人人有学上,并且上好学,都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就要促进教育公平,这就要努力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提高整体的办学水平。怎样实现这两个基本点?那要同时关注两个保障条件,就是“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优先发展”强调要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创新”强调要在教育内部形成机制,有了这内外两方面的保障,我们最终才能使教育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有了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民族才会振兴。
  落实《纲要》精神,要有使命感和紧迫感。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要懂得:未来十年是中国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十年,未来十年是中国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十年,未来十年是中国教育跻身世界一流教育的关键十年!处在这关键的时代,中国教育要跨越式发展,每个教师为新教育做出贡献,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教师要经常思考:为出好人才,我的教学可以怎样改变?我的课堂可以怎样改变?为加快发展,我为学校提出哪些改革建议?为中国的教育,我怎样添砖加瓦?今天的教师,面临着许多挑战:21世纪是人与电脑争智力的世纪。人创造了电脑,也在很多方面败给了电脑——电脑储存知识的能力、学习知识的能力,都是人所不能达到的。要知道21世纪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我们就必须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太多了、太容易了!过去教师学富五车,满腹经纶,被人们尊敬;可是今天,如果我们仍然还是知识的储存器,那么别人不会给我们尊敬,因为我们存储的只能是旧知识,创新的知识才越来越值钱。比尔·盖茨的一张光盘,物质成本仅一块多钱,可在中国,它曾经卖到过九千八百元。那里面有什么?有知识。是知识值钱吗?不是!比尔·盖茨的光盘里是创新的知识!可是新知识新在哪里?从软件的角度说,它不过还是若干个“0”和“1”,这是旧的,但是“0”和“1”的组合方式是新的。所以,今天我们培养的孩子必须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师如果仅仅从“知”这一块给孩子提供“存储”的内容,那么教师在信息时代也失去了他们的职业价值。因此,今天教师的本领恐慌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强烈。现实中,教师的素质远不适应教育的需求,出路就是:教师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必须重组。现代教师要迎接现代教育的挑战,要时时刻刻把自己放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洪流中,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育人才为根本;要时刻提醒自己:远瞻前景, 抢抓机遇, 破解难题 ,求真务实,与时俱进。
  落实《纲要》精神,要努力提高我们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纲要》提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怎样践行《纲要》精神,提高教学效果?最根本的是提升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有提升的自觉意识。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曾经在《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一文中提出,当下的语文老师,要敢于说 “站在讲台上,我就是语文”,能说这样的话,需要胆量。我在那篇文章里提出,我们的语文教师要修炼自己:“磨炼一张嘴,溯游文化河,读破万卷书,写出好文章,带头搞科研。”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记住温总理的话:“教师不是雕塑家,却雕塑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教育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总理引用门捷列夫的话:“教育是人类最崇高的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我是一位特级教师,我树立的目标是终身做一名教师,我一辈子树立的目标是做一名合格的基础教育的教师。我认为每堂课的质量都关系到学生生命的质量。求学时期,学生的生命大部分是在课堂里成长的,因此,教师必须建设教学人生。有学才有识,有学识才有胆识。教学的自信力来自教师深厚的学养。一个有胆识的教师必然是好学深思的,能够身体力行的。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 使孩子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这是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对教师而言,同样适合。教师拿什么去赢得学生?我想,教师赢得学生就靠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
  教育是开发生命的事业。每一粒种子都有适合自己的土地,每一棵花都会开放出自己的花朵,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优秀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教育从本质上说,就是促进生命、美化生命、升华生命的事业。人的生命正是有赖于教育的点化和润泽,才逐步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蛰伏走向觉醒。但是这种教育效能的发挥程度究竟有多大?关键在于作为教育者主体的教师能否拥有一份旺盛的、源源不竭的生命激情。教育是造就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们应该做这样的教师!

一位中学教师的《纲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