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1期 ID: 138450

[ 唐书杰 文选 ]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与《毕业歌》朗读浅说

◇ 唐书杰

  诗歌语言精练,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而且每—首诗作都饱含着诗人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感情,古人的“诗言志,歌咏言”,可以说是对诗歌本质的高度概括。正是因为诗歌有这些特点,在各类不同的文体作品中,诗歌是最适于朗读而且最需要朗读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老师却疏于朗读以及对朗读的指导。究其原因,是把握不准朗读诗歌的要领、技巧等。下面以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与《毕业歌》为例,谈谈诗歌的朗读。
  
  一、感情基调的把握
  
  朗读诗歌必须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要做到爱诗人之所爱,憎诗人之所憎,和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也就是要准确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与《毕业歌》虽然属于同一时代的作品,也都是写给抗战时期的青少年的,但是,两首诗的立意却大不相同,感情基调也迥然有别。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作于1941年,歌颂的是当时延安地区少男少女的崭新生活。诗人饱含炽烈的感情,抒写的是少男少女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唱出的是一首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整首诗充满了爱祖国、爱民族的火热的思想感情。这就决定了这首诗热情奔放、乐观向上的感情基调。
  《毕业歌》作于1934年,是影片《桃李劫》主题歌的歌词。影片《桃李劫》描写的是“九—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当时许多进步青年就是唱着这首歌奔赴抗日救亡的战场。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诗人怀着深深的爱国之情,用诗歌号召同学们勇敢地站起来,积极地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去,不愿做奴隶青云直上,要做主人拼死在疆场。这一主题思想决定了该诗慷慨悲壮、顽强不息的感情基调。
  
  二、语调和语速的确定
  
  把握住了诗的感情基调,也就有了确定朗读语调和语速的基础。诗歌朗读的语速,在感情基调的作用下,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激动或紧张的,语速要快一些: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悲痛、低沉或抒情的,语速要慢一些:如果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语速则采取中等为宜。《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感情基调是热情奔放的,朗读时语调要轻松欢快,语速也随之要快一些。如第一小节,字里行间表现的都是对少男少女的赞美之情,朗读时可以一气呵成,语调上要一句一句向上攀升,直至达到最高点。后面几小节,是诗人充满诗意的想象,是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朗读时则可以舒缓一些,语速也要慢一些。以便把诗人想象的空间充分地展现出来。《毕业歌》的感情基调是慷慨激昂的,为增强其号召力和感染力,朗读时语调要持续高昂;语速则要适中,以体现诗作的凝重与严肃。
  应该注意的是,语速并非一成不变的,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诗的情感会随着思想内容的变化而变化,语速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三、节奏的安排
  
  诗歌节奏规整,讲究押韵,本身就具备音乐性,在古时候诗都是可以唱的,诗和歌原本就是一回事。在诗歌朗读中,节奏是表达诗歌内容和抒发诗人感情的重要手段,因此,恰当安排好节奏,是读好诗的重要条件之一。一般说来,任何一句诗都会自然分成若干节拍,朗读时各个节拍之间略有停顿或拖腔,这就形成了朗读的节奏。就《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一诗的题目而言,“少男少女”本来指的是“青年”,诗歌最讲究炼字,作者为什么要舍简求繁呢?当我们朗读时就会感觉到,“我为/青年们/歌唱”为三拍,在音节上稍嫌直率,“青年”一词在这里声音也不够响亮,缺少诗的韵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增加了两个音节,为四拍,特别是重复了两个去声的“少”字,读起来就显得委婉回环、铿锵跌宕,增强了整句诗的节奏感。我们再看《毕业歌》末尾几句:“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同学们!同学们!/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巨浪”和“同学们”都重复了一次,这种表现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气势,也是诗歌的节奏所必需的。如果删掉其中之-,节奏感就会大打折扣。
  这里我们需要说明的是,诗歌朗读中要把握好节奏,要注意诗行间各种节拍的呼应对称,但节拍的划分不要教条化,也不要把节拍分得太多太碎。一般来说,每个节拍的音节可长可短,具体如何划分每句诗的节拍,还需根据诗的内容来确定。比如(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第一小节,可以这样划分朗读的节拍: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如果我们将后两句的节拍划分成“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并按照这种划分去朗读的话,实际上也就割裂了诗人的感情基调。
  
  四、重音的落实
  
  凡是诗意需要突出的地方,朗读时都要加重语气,这就是重音。正因为有声音的轻重变化,才能更有效地展示诗歌的音乐美,才能更准确地表现诗歌的思想内容,所以应恰当安排重音。我们还是以《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第一小节为例: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句中加点的字朗读时便需要加重语气,这样才能展示出“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正在生长的力量”与“少男少女”的共同特点,才能表现出诗人对这些事物的热爱之情。
  重音是根据朗读者对诗文的理解来确定的,理解不同,重音的确定也会有别,因此,要想恰当确定重音,准确把握诗文的思想内容是非常重要的。最后还应该指出,朗读的语调和语速、节奏、重音这几个因素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交织在一起的,这几个因素又都取决于诗歌的感情基调。为了恰当地表情达意,必须将诗歌内容与朗读技巧综合起来加以考虑和处理,这样,朗读时才能做到声情并茂。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与《毕业歌》朗读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