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1期 ID: 138431

[ 张赛琴 文选 ]   

小螺蛳的“细节”

◇ 张赛琴

  一、课前絮语:细节不细
  
  说到细节,就会想起墙角下一棵小草、算术中一个小数点,想起老师的口头禅,想起放学时爷爷接过我肩头书包时的笑脸……细节无处不在。
  说起细节,有点微不足道的感觉。其实,细节不细!
  细节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比如说,妈妈看中商店里那套质量、款式、价钱都不错的高级西服,想给爸爸买下,就仔细地把这件衣服里里外外、上上下下地看过来,却发现它袖子边有一滴油污!妈妈就怀疑这衣服有问题,不买了!实际上,这滴油污是无意中沾上的机油,而衣服本身质量没有问题。
  细节表现了事物发展的状态。记得《揠苗助长》寓言里的那个农民吧?为了让刚种下去的庄稼赶快长高,竟然把禾苗一棵棵地往高拔,结果禾苗全给拔死了。这农民不明白,庄稼是经历了天天长高~点点的“细节”,才从一厘米长到一米多。
  细节是认识感知事物的依据。常带着微笑走进课堂的教师是和蔼可亲的:墙角里的迎春花绽放了,春天就要来临了;深夜窗户上亮着灯光,就知道有个勤奋学习的你:天边飘来一片乌云,就预示可能要下雨。
  细节这样重要又这样普遍,我们无论写事还是状物,都要注意细节描写,通过描写一些细小的环节或现象,来反映事物的本质、状态,去感动文章的读者。
  一说细节描写,有的同学就一脸痛苦——找不到事物的细节呀!是的,应该学会寻找细节和描写细节。好,我们还是通过一项观察游戏来获得相关的认识和经验吧。
  
  二、课堂游戏,小螺蛳的“细节”
  
  当同学们的课桌上放上了七八颗鲜活的小螺蛳时,教室里顿时喧腾起来了。同学们一边“啊”“啊”地惊呼着,一边开始观察:有的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有的小心翼翼地触摸着,有的凑上去嗅嗅,也有的放到阳光下瞅瞅……观察的目光既熟悉又陌生。五分钟后,我请大家开始“话说小螺蛳”了。
  “它的外壳是青灰色的。”
  “壳非常硬,像是一件盔甲。”
  “外壳是螺旋形的,像龙卷风。”
  “它身上有一股腥味,腥味有点刺鼻。”
  “它感觉很灵敏,用手轻轻一碰,它就缩到壳里去了。”
  “它还有螺蛳宝宝。”
  “说得不错!”我接着说,“除了刚才说的小螺蛳的形、色、味、触觉等特征之外,请再仔细观察更细致的现象。”
  在我的示意下,他们两个一组,三个一伙,继续观察起来。几个脑袋凑在一起,睁大眼睛,一眨不眨,好像怕错过什么好景致似的;还有的手忙脚乱地拉着小螺蛳的身体,想把它从螺蛳壳中拉出来;更多的一边观察一边相互嘀嘀咕咕,好像在和小螺蛳说话。我走下座位去,听到他们在说:
  “嗨!小螺蛳的脑袋上顶着一个螺旋盖,这盖子好像粘着胶水,拉也拉不下来。”“对呀,很好看的。像指纹,还像旋涡……”
  “它的触角会自由摆动,还会伸缩呢。”“这个触角由细到粗,看上去像一个小三角形。”“估计这触角最多只有1毫米粗。”
  “哎呀,它的眼睛怎么这么小,比一个小数点还要小。”
  “不得了啦!小螺蛳拉屎了,它大概有肠胃呢,这黑黑的大概是它的肠子吧。”“臭不臭啊?我闻闻。哦哟——”
  听着他们的交流,我感觉到他们的观察细致起来了。可没有听谁说起“螺蛳宝宝”,便禁不住问:
  “看见螺蛳宝宝了吗?”
  “没有,老师,我刚才把一粒螺蛳的身体全拉出来看过了,没有小螺蛳宝宝,看来,现在不是小螺蛳产卵的时候。”
  “不对!”那边马上有学生反对,“我前两天吃螺蛳,看见它屁股上有一粒粒白色的小东西,妈妈说的,那是螺蛳妈妈肚子里的宝宝。”
  嘿,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除了他俩的发现,还有其他发现吗?我让大家继续观察。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忽然,教室的一角有人叫了起来:“看,小螺蛳生宝宝了!”
  我听了,快步走过去看,果然,一颗米粒大小的小螺蛳在水杯底部滚动着。
  “呀,是乳白色的,真漂亮!”
  “瞧,壳上还有一些细细的棕色的花纹呢!”
  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螺蛳,学生个个兴奋不已。一颗极为普通的小螺蛳引发了他们观察细小部位的兴趣,造就了一次细致观察的经验。现在,我可以请他们写作文了。内容自选:可以写螺蛳盖,可以写螺蛳壳,也可以写软体或螺蛳宝宝,更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其他某个细节;形式不限,每篇字数不少于200。
  二十多分钟以后,学生的作文像雪片似的飞到了讲台上,我贪婪地读着,仿佛小螺蛳不是小螺蛳,而是艺术品、小饰物,可爱之极。不信?你看——
  
  三、读读学生的“快乐作文”
  
  螺蛳小宝宝
  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五(3)班 沈 敏
  嘿,你们发现我了吗?我是螺蛳宝宝,我是不是小得很可爱啊?我还有好多兄弟姐妹都在妈妈的肚子里睡觉呢!
  我的身体很小,看上去还没有一粒绿豆那么大我和爸爸妈妈一样,也穿着一件盔甲,不过是乳白色的,其中稍带有一点灰色。可我的盔甲禁不住风吹雨打,只要谁轻轻一压,就会把我的盔甲压碎,还会把我的身子压扁。因为这件盔甲不中用,所以我只能整天睡在妈妈的怀抱里,受着她的关心与呵护、唉,真是太难为妈妈了
  再让我悄悄地告诉你们吧,现在我的身体还没有发育完全,因此里面只有一些水和食物,这些水和食物也都是妈妈传递给我的。
  虽然我现在还非常柔弱,不过,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做螺蛳家族中最强壮、最聪明的豪杰
  
  小螺蛳的触角
  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五(3)班 李 慧
  螺蛳触角的顶端是尖尖的,如果你顺着顶端往下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触角越来越粗不过,再粗,直径也不会超过1毫米。螺蛳的触角由两种颜色组成,外表是淡棕色的,而且看起来还有些透明
  透过透明的外表往里看,就会发现里面是深棕色的,并带有一些花纹,看起来非常漂亮。
  螺蛳的触角不但外表好看,而且还特别光滑、特别柔软。如果你伸出手来摸一摸的话,一定会感到非常舒服。
  平时,只要螺蛳一到水里,它那两根纤细的触角就会伸得长长的,并且在水中不停地来回摆动,犹如两条水蛇在游来游去,又像是情报员正在探察敌人的动静,那情景可有趣了!
  一旦触角碰到什么东西的话,它就会飞快地收回触角,再把身体缩到坚硬的壳里去。直到危险过去,一切都风平浪静了,它才会再慢慢地从壳中探出头来。
  
  小螺蛳的螺旋盖
  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五(3)班 邰静怡
  小螺蛳身上那片圆圆的是什么?对,那是小螺蛳的“守门大将”——螺旋盖。
  看!螺旋盖的颜色可有意思了,外面一图是黑色的,往里一圈是古铜色的,再往里又是淡红色的了。当然,不同的螺旋盖会有不同的颜色。如果你再仔细看的话,肯定还能看到上面的螺纹,那些螺纹一圈一圈地往里卷,看上去像蚊香,又像是龙卷风,如果用手摸一摸,就会发觉它的表面并不十分平整,中间稍微有些往下凹陷。
  你可别小看这片薄薄的螺旋盖,虽然它只不过比一张白纸稍厚一些,但它非常牢固,而且它整天与螺蛳的小脑袋形影不离。如果你想要把螺旋盖撕掉,那可得用上九牛二虎之力。当你把它撕开以后,对着阳光一看,又会发现它还是有点透明的呢!
  螺旋盖看起来很普通,可对小螺蛳来说,作用可大了!当触角碰到什么“敌人”或是不明物体时,螺蛳的身体就会很快缩到壳里,而螺旋盖则会把“大门”关得紧紧的,任何东西都休想去侵犯它。
  
  四、听老师再说几句话
  
  读了同学们的文章,就能明白:我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擅长在小处充分发挥作用。其实,小和大、局部和整体,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大家想,如果让你去观察一座山、一座城市,你肯定“一眼望不到边”。要写出这座山的秀丽,就要去细细观察山腰的迎客松、山巅的雄鸡石:要写出这座城市的繁荣,就要去细细观察装点夜色的灯光、川流不息的车流。把这些小地方看仔细了写具体了,山的整体美、城市的现代美也就体现出来了。这不是以小见大吗?道理则是——细节不细。
  顺便再说一句,要是老师给你们出了一个很大的作文题,比如写《……伴我成长》《我拥有了智慧>等记叙文,你们也要千方百计地把题目内容缩小再缩小,直至小到只有一分钟、一闪念内的事情,而且这一分钟、一闪念又说明你成长了、智慧了,那就是“大题小做”了。道理也是——细节不细!

小螺蛳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