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建设 2010年第1期 ID: 138428

[ 邵燕梅 文选 ]   

“数见不鲜”该怎么读?

◇ 邵燕梅

  综观各类辞书,“数见不鲜”的读音共有三种,分别为shu6jiām bùxiān、shùjiàn bùxiān、shuòjiàn bàxiǎn:
  
  (一)读音为shuòjiàn bùxiān。例如:
  
  1 《辞源》第二册(1984年,1354页):“指事物经常看见,就不感到新奇。”
  2 《辞海》(1979年,3373页):“后多指事物经常看见,并不新奇。”
  3 向光忠、李行健、刘松筠主编《中华成语大词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1179页):“用以指同一的人或事物屡次见到,并不新奇稀罕。”
  
  (二)读音为shuòjiàn bùxiān。例如:
  
  1 《古今汉语成语词典》(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806页):“后来指事物经常见到,就不感到新奇。”
  2 杨任之编著《中国典故辞典》(北京出版社1996年):“后转指为时见之物,不足为奇。”
  
  (三)读音为shuòjiàn bùxiǎn。例如:
  1 《汉语大词典》第五卷(1990年,508页)“后指某种现象经常看见为‘数见不鲜’。”专门标注“鲜”的读音为“xiǎn”。
  2 任超奇主编《中华成语大词典》(祟文书局2006年,707页):“数:屡次。鲜,新鲜,新奇。指经常见到,不觉得新奇”
  以上三种读音的区别在于“数”和“鲜”两字。
  要想正确地使用成语,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义,正确地理解意义也是正确呼读音节的基础和前提。“数”和“鲜”二字具体应该如何读,应看它们的意义如何。
  从上述释义中不难得知,“数见不鲜”中的“数”应为“屡次”义,“鲜”应为“新鲜、新奇”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作为“屡次”义的“数”应该读为“shuò”,而不读为“shǔ”或者“shù”;作为“新鲜”义的“鲜”应读为“xiān”,而不读为“xiǎn”。“数”和“鲜”在《广韵》中有多种读音和意义,从语音和语义的历时发展来看,这二字的音义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是符合语言规律的,今天自然也不能把它们与各自的同形字混同起来。
  通过对“数见不鲜”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不难看出,它的正确读音应该为第一种读音“shuòjiàn bùxián”。由周行健、余惠邦、杨兴发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用法大词典》(学苑出版社2000年,1067页)便注意到了该词语的读音问题,在词条的“说明”中注明“‘数’在这里不读shǔ或shù。‘鲜’这里不读xiǎn”。
  从注音的格式来看,各辞书的拼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分音节拼写,如shuòjiànbùxián;有的是前后两个音节连写,中间分写,如shuòjiàn bùxián;有的是四个音节全部连写,如shuòjiànbùxián。这种混乱现象反映了编写者并未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拼写。《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是我们使用汉语拼音拼写时的标准,依据这个标准,
  “数见不鲜”应该拼写为shuòjiànbùxián。
  作为一个常用成语,“数见不鲜”应该收入一般的综合语文词典中(如<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多部分类性的语文词典中(如王兆海、王凤琴著《择词手册》就把“数见不鲜”收入“下篇”中的“八常用形容词”中)。而近几年新出版的一些成语词典中,却找不到该词条的影子,例如张林川、周春健、谭巧云编著的《汉语成语学习词典》(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傅玉芳、郭玲主编的《成语词典》(上海大学出版社2006年),这是一个疏漏。

“数见不鲜”该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