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语文不仅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同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它是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思想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大学思政教育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导向功能,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本文主要对大学语文的教学特点以及教育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于大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融入措施。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政教育 素质教育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原来的知识型人才开始转向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这就迫使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也必须做出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提出新课程改革标准,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改革,而逐渐开始重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思政教育重新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树立民族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思政教育应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中是现阶段我国大学生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一、大学语文的教学特点以及教育现状概述
语文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在各个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语文在教学育人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首先,语文作为一门关注语言和文字的学科,它能够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不仅作为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也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其次,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包含了古今中外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思想内容,是文化发展的精华积淀,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对社会中的真、假、善、恶、美、丑等进行辨别,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思想道德进行规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进而实现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准的目的[1]。大学语文在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的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理应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
现阶段我国大学语文教育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语文的处境比较尴尬,这主要是由于它在学生人格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尚存在欠缺。
二、将大学生思政教育融于大学语文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语文教育出现问题,主要是由于大学语文在教学工作中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由于许多学校的管理层对语文教学的不重视和教育价值的错误评估,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往往存在着被边缘化问题,语文与其他课程相比,经常被安置在“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往往被学生和教师误解成为一门不重要的基础性课程[2]。并且在教学工作中,许多大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将语文作为教学的基础工具,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而忽略了语文的思想教育功能和人文素质培养功能。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大学语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今,全球学习汉语的人数空前膨胀,我国大学语文应该借助这个发展趋势,改变对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加强语文教学工作,提高其在教育中的地位,进而充分发挥语文在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功能[3]。在教学工作中,大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和语文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发挥语文对学生的人格和思想进行塑造、陶冶的作用,这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将思政教育融于大学语文教学的措施分析
(一)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的统一
大学语文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启发和感染等形式对学生思想、情感和精神方面进行塑造和培养,这也是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这就为思政教育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能够有效推动语文建设和思政教育的发展以及实现思政教育的高效化和语文教育的多元化的重要研究和发展途径[4]。大学语文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开拓者和实施者,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应该对思政教育如何巧妙地融入大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对语文教学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确定和处理。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积极地创新和改革,制定出以思政教育为基础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
(二)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
学生在祖国未来的建设中扮演着生力军的重要角色,因此他们的精神状态、政治面貌以及道德素质水平对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与语文教学中是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想将思政教育与大学语文结合起来,主要可以通过思政与语文的共同内容来实现。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含了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源,其中有很多关于我国历史、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的内容,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延伸,宣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挖掘并传递其中的爱国因子,引导学生向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责任感和自豪感,同时还可以塑造学生理想人格,提高人文素养,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大学语文在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课程,它在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格素质方面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大学时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和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其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大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节约教育资源,由此可见,这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和较高的应用价值的教学改革途径。在其实施的过程中,大学语文首先要对自身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把握,然后结合思政教育对教育方式科学、合理的、有效的制定,使其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充分发挥作用,进而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语
参考文献
[1]宋海婷.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思考[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01):73-74.
[2]余新华.论大学语文教学在大学生人格塑造中的作用[J].湘南学院学报,2010(01):98-99.
[3]徐燕.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12):78-79.
[4]陕艳娜.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与人文教育[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7):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