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汉语课堂中的模式及教学问题,进而挖掘立体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和实用性,从而对进一步促进汉语课堂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汉语课堂 立体教学 途径
引言
汉语课堂教学一直是我国课改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汉语教学中,由于其本身具备母语的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其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诸多改革中,汉语课堂的立体教学模式成为了众多学者和一线教学人员关注的问题。“立体教学模式”是我国全国教育“九五”规划的重点课题,同时也是“教育建模”的子课题之一。在立体教学模式中,更加主张将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化的东西加以推敲和展现,同时结合诸多学科,诸如心理、教育学、思维训练等等进行综合训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能够分辨出传统的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显著问题,同时也能够根据这些现状和问题进一步地探究出推行汉语课堂的立体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为实现汉语课堂的成功教学提供意义深远的借鉴方式。
一、传统汉语课堂教学状况
汉语是我们基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包括在高等教育中,汉语都成为了所有专业的必修科目之一。汉语学习有其固有的特殊性,汉语本身是我们的母语,对汉语的学习本身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对母语的学习大部分学生本身具备良好的基础,但不明确基础背后的理论知识和系统科学的学科体系;二是由于本身将汉语作为母语,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容易出现怠惰情绪,这两点重要的问题都造成了在传统模式之下我国的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僵化呆板
在传统的汉语课堂教学模式中,僵化呆板是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现状之一。在传统的汉语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的接受处于被动状态。例如,不少学校的汉语教学课堂中,老师通过课堂上对纸质课本的讲解和举例,力图使学生能够接受所涉猎的内容。然而现实却不尽如此,一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素养较好,基础比较扎实,能够很快适应课堂的内容进行理解,而也有部分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有限,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更不能建立自己独特的、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教学模式的僵化呆板造成了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只能事倍功半,付出很大的精力备课,但是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情绪。
(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
当下我国的汉语课堂教学内容主要以纸质教材为主,内容大都局限在教材中涉及的字词、阅读及其他的理解训练等方面,而很多纸质教材的课本实际上更多地偏向了文学性的教学。例如,在当下的语文课本中,大部分选取的篇目都是优秀的作家作品,也就是说,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建构和拓展,而对于“汉语”本身作为一门语言来讲,没有积极挖掘出其作为一门应用性语言的合理定位,单一枯燥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涉及的内容往往不能够满足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综合性需求。
(三)学科思维培养局限
汉语课堂教学作为母语教学,往往容易被学生忽略和怠惰,学生对汉语课堂的学习大多数是基于对母语的进一步掌握的心理。而作为母语来讲,大部分学生对汉语本身具有既定的学科思维,尤其是作为母语,有一种先天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并不具备科学的学科体系,反而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僵化的学科思维。僵化的学科思维也使得学生在对汉语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层次和程度上而不能进一步地拓展自己的学习空间,这样的现状和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二、汉语课堂中的立体教学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汉语教学模式,“立体教学模式”成为了当下一种较为主流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成为了一个逐渐成熟的课题,得到了相关学者的研究和深入探究。在汉语教学中,应当从各个层面和角度进一步地将汉语教学和“立体教学模式”相结合,达到综合性的教学效果。
(一)将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艺术
我国当下的汉语课堂教学,主要依托的是以基础学科为出发点的教学理念而进行的,容易造成学生在出发点上对学科认识不够,甚至出现怠惰情绪,也容易造成教师对汉语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定位于对教材文本的解读中,而忽略了其本身的课堂教学魅力。将汉语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是立体教学模式首先应当树立的观念。例如,在上课的过程和汉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更多的示例和尽量多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课堂的魅力。在教学中,个别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和小组合作等等多种有效形式的结合,使学生对汉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汉语学习作为一种艺术享受。例如,在学习话剧和其他形式剧本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立体思维模式训练
在“立体教学模式”的引导下,教师还能够通过树立立体的思维模式来促进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和掌握。在传统模式中,学生对汉语的学习仅仅建立在对其语言功能的认知上,认为其是一种沟通的语言,并且能够表述为文字和作品,这样的认识往往是单一的、枯燥的。在立体思维模式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立体思维模式的树立。例如,就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来讲,汉语教师可以通过多方面、多种形式的挖掘,使学生认识到汉语和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在对具体文章的学习中,通过仔细地剖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汉语作为一种优秀的表达渠道和载体能够体现出心理表现和感知的作用,是和心理学完美结合的科目之一,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心理的仔细剖析和表达能够打动学生,引起共鸣,而老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穿插心理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地对接和相辅相成的学科支持;汉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能够就其创造性进行综合性地讲解和引导,树立立体思维模式。同样一篇文学作品,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再创作,一篇记叙文,可以通过老师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和基础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将其主要的文学体裁改变为散文、叙事诗歌以及其他的文学样式等,使学生对汉语学习的立体思维模式得以建立,通过一个点进而发展出更多的可能性。
(三)多角度教学
立体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进行多角度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领悟能力和对汉语学习的多角度切入。例如对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文的课堂教学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更注重的是分析该篇目的中心主旨和作者的出发点及文章内涵等等。而在立体教学模式中,则可以充分调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多角度教学,如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穿插和串联,对当时美国社会状况的全面了解和介入等,都能够从另一个侧面增强学生对汉语学习中作品本身的理解。
(四)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的支持
在当下汉语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改进的不仅仅是在教学内容和角度上的模式创新,同时也要充分注意辅助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例如,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对远程课程的介入和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资源的全面涉及。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对其他学科的专业介入,在涉及交叉学科和立体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诸如心理学之类的相关理论,只依靠老师简单的材料简介往往不能够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通过介入专业的课程介绍和相关专业的详细知识点讲解,则能够事半功倍;在当堂课程内容结束之后,在课后建立相关的网络平台,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及时传导,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的体系和知识。
结语
立体教学模式是当下对汉语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它不仅是研究者青睐的对象,也是一线教学逐步改革的依托之一。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立体教学模式往往具备更多的优势,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沿着立体教学模式的思维出发,我们能够进行方法和途径上的探索,从而为汉语课堂教学的立体教学模式提供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方法探寻。 语
参考文献
[1]陈燕.多媒体技术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15).
[2]丁波.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立体教学模式[J].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