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国策》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国别体史书,其主要记载战国时期的故事。故事按照国别依次排列,记录了各国谋士为展示自己和拯救国家而献计献策,其内容充分展示了战国各国的特点和社会风貌,同时也展示了各位谋士的聪敏机智的头脑和其所遵行的政治主张,这部著作对研究中华民族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以《战国策》为例来分析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精神文化传承。
关键词:《战国策》 名人故事 精神文化
一、有关《战国策》的总体概述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选取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私人记录的材料,由西汉末的刘向整理而成,一共有33篇。《战国策》是按照国家进行编纂,其内容主要是刻画了一个又一个鲜明的谋士形象,讲述了谋士为自己和国家在各国之间游说的故事。
《战国策》除了是一部研究价值非常高的战国时期的史书,还是一部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文化的文学作品。《战国策》主要描写的就是那些谋士为富贵、为报国而进行的游说之事,因此说辞精辟是此部史书的重要特征之一。《战国策》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非常鲜明,谋士虽都能言善辩,但性格不同、地位不同,其所说的话也不一样,身上所折射出来的精神文化也各不相同。《战国策》中谋士身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文化都是通过那些精辟的语言和形象的刻画传递给读者的,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进行挖掘和传承,从而弘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二、《战国策》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精神文化
《战国策》可以说是一部记载谋士精神文化的作品,通过对这些谋士活动的刻画,在为这些惊心动魄纵横捭阖外交活动震撼的同时,我们更多地看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进行挖掘继承和弘扬,这是我们民族永久的精神财富。
(一)自强不息,实现人生的优秀传统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伯,明主贤君,常欲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苏秦喟叹曰:“妻不以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 ——《秦策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
苏秦是一位好高官厚禄、愿声名远播的谋士,但是其去游说秦王时“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最终“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可是在回来后妻子不理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也不和他说话。于是,其开始了“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这种生活,经过自己日夜的揣摩和演练,终于成功了。苏秦最终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个人的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结果。
(二)自省其身,完善自我的优秀传统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自省其身,分析利弊,这样才可以认清自己,完善自己,克服自己的缺点,最终才完善自己的人格。邹忌向威王的建议得到采纳以后,威王正得失,去旧陈新,富国强兵,最终让他国臣服,这就是完美人格的魅力所在。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要想得到更大的发展和更多的机会,那就需要我们认清自己的优缺点,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三日自省吾身,这样才可以完善我们的人格特征,最终才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
(三)舍生取义,报效国家的优秀传统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燕策·燕太子丹质于秦王》
秦兴师临周而求中华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在《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当秦国将要吞并六国之际,燕太子为了避免自己国家被灭,需要派一名武士去刺杀秦王,荆轲明明知道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然而在民族大义和国家安危的号召下不顾个人的安危,毅然决然地舍弃个人的生命去努力为国家的安全一搏,这是一种多么高贵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在《东周策·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颜率二话不说就去齐国借兵,以送九鼎为名义从齐国借的五万兵力使得秦国退兵,而又在东周君为不愿给九鼎而烦心的时候站出来主动去找齐王,用自己的策略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这就是非常有名的“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一次又一次的危难之际总会涌现出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民族大义国家安危和个人生死中都表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这是值得我们当代青少年学习的优秀传统。
(四)尊师爱友,互帮互助的优秀传统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齐策·齐人有冯谖》
对于《齐策·齐人有冯谖》文中的冯谖来说,孟尝君就是其伯乐。在其因为家贫加入孟尝君门下后,多次发牢骚,孟尝君都满足了其要求,后来冯谖为了报答孟尝君就以收债为起点来为孟尝君积福积德,冯谖知道百姓的拥戴会使得孟尝君官运亨通,于是一直在收买民心,直到孟尝君被罢官后才发觉冯谖的作用,最后冯谖一直辅佐着孟尝君。“知遇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孟尝君遇见冯谖,满足其要求,冯谖将孟尝君当作自己要辅佐的朋友,一直帮助他,以报答其当初对自己的帮助。在现在生活中,一个人在患难的时候帮助你,这个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将这个传承下来,尊师爱友。
三、《战国策》里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通过以上对《战国策》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分析: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奋斗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的苏秦;自省其身,完善自我的邹忌;善于纳言,富国强兵的威王;舍生取义,报效国家的荆轲和颜率;尊师重道的孟尝君。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多榜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也在无形之中得到孕育和发展,形成了民族的灵魂和信仰。在这个价值信仰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古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进行挖掘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让灵魂得到升华和传承。
结语
《战国策》对于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中包含的丰富的中华民族运动故事给人以启迪,让人学会以史为鉴,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使得国家兴盛,使得民族复兴.我们将《战国策》中的民族精神文化进行传承,使得智慧与修养结合,让我们的身心都得以进一步地升华。这是一部研究价值非常高的著作,其中蕴含的道理还需要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和思政工作者去挖掘。语
参考文献
[1]刘向.战国策[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
[2]赵映诚.中国古代谏官制度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3).
[3]王璇.《战国策》游说文化研究[D].无锡:江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