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离不开广泛的课外阅读,而将名人传记纳入学生的课外阅读体系中,无疑会使他们获益匪浅。
首先,从课内与课外的关系看,课外阅读名人传记有助于学生对课内文本的理解。众所周知,知人论世是一种解读文本的有效方法。怎样知人论世?教师的讲解是一方面,引导学生走向文本作者,阅读作者的传记(教材中作者多为名人大家)则是更重要的方面。譬如学生倘若阅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知晓了苏东坡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天真淳朴的大诗人,是生而旷达的士大夫,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忧患来临一笑置之的哲人,那么对他的词作理解不是很深切了吗?我们知道文本的风格只是作者精神的自然流露,如果学生能先走近作者,知其人探其源溯其本,然后再学习他的辞章,颂其诗读其书,岂不深知其味?同时课内学习文本教材也会促使学生走向课外的名人传记,正如司马迁所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其次,从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看,阅读名人传记可以使学生丰富写作语言,学习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因为传记创作需要对资料进行翔实的考证,对是非善恶有透彻的看法,对资料的剪裁去取有娴熟的技巧,所以创作者往往兼有哲学家的智慧和文学家的才情,他们的作品也便成了学生学习最好的范本之一。而且不少传记的作者本身即是名人,如周汝昌(有《曹雪芹传》)、罗曼·罗兰(有《贝多芬传》《托尔斯泰传》)。他们的传记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即是语言的魅力。学生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会情不自禁地积累精妙的语言。同时一部部名人传记也就是一个个名人非凡人生的缩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这里有坚忍不拔、播撒仁义集才能、智慧、胆识于一身的仲尼(钱穆《孔子传》),有心系民生疾苦而极度怜惜弱者的杜甫(冯至《杜甫传》),有万里觅封侯忠义耿耿抵御外侮的陆放翁(朱东润《陆游传》),有威武不屈、富贵不淫、贫贱不移铁骨铮铮的闻一多(闻立雕、杜春华《闻一多图传》),更有为人类科学、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不朽贡献的陈景润(沈世豪《陈景润传》)、爱迪生(李其荣《爱迪生传》)、梵高(欧文·斯通《梵高传》)。只要学生用心涵泳,这便是一座挖掘不尽的素材宝库。
最后,从阅读与人生的关系看,阅读名人传记将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在一本好的名人传记里,有充实的精神家园,有一流的人格追求。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阅读名人传记表达了他们对成功的向往、对崇高的渴望,是一种激励,一种鞭策。沉浸于传主的故事中,他们接受的是一次次神圣的洗礼:既可以丰富人生体验,咀嚼人世沧桑。学习传主与命运相搏的那种淡泊与从容,又可以提高自身深度,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美好人格的形成。而且阅读传记也即是在阅读另一个灵魂:或圣洁纯净,或善恶相合,学生会在他们心灵的矛盾中辨是非、明善恶。
既然阅读名人传记对学生有多方面的教益,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怎样指导学生阅读呢?笔者认为教师自己首先要是名人传记的阅读者,这样才能言传身教,无形中影响学生,也才可以切实推荐一批优秀的名人传记,以引领学生走近名人,培养一种国之栋梁的胸怀。同时定期开展阅读课,给学生提供交流切磋的平台,也可据此检查学生的传记阅读情况。还可以督促他们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将阅读名人内化为自我精神的成长。其实只要学生真正进入了作品中传主的心灵世界,那么传记深厚的文化润泽、浓郁的人文情怀将净化他们的灵魂,充盈他们的心田。当他们合上书后,可以想象他们或微笑,或噙泪。或长吁感叹,或凝神回忆“那一生”,想想自己的快乐悲伤,他们会不自觉地提笔写下心灵的触动。 既如此,那么在多元的阅读文化中,何妨也读点名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