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猫》,语言朴实、内容丰美,为散文中的精品。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表现了作者严于律己的精神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一不能因为失意而采取轻率与冷酷的态度来判断、处理事物。作为范文,《猫》早已收人初中语文教材。不过,文章隐含着一处结构错误。为了分析时尽量不脱离语境,现将其段落引下:
①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文中的后一个句子,在结构上出现了问题。陕西师范大学《现代汉语》教材在修改语法错误的部分,举了一个类似的例子:
②一想起昨天发生的事情,就使我坐卧不安。 该教材认为,滥加动词(一想起),使主语变宾语,从而造成句子缺主语。有两种修改办法:删除关联词“……就……”和动词“想起”,或去掉动词“使”,将副词“就”挪到“我”后面。
《猫》中这个句子的结构是:
③想到(它的)(无抵抗的)垫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两个分句都没有主语,逻辑关系混乱。若将主语交叉补出,可变成:
④[我]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这样前后两个事件还是不能连为一体,整个句子依然不畅。其实,分句组成复句,主语的异同与隐现是复杂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省略,也可以不省略”。这样,原句不能简单地归为缺主语,真正的病因是结构混杂。依据逻辑,将它修改为:
a 想到它的元抵抗的逃避。我更感到我的摹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b 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改句a、b在三个平面上都呈现出一定的差异。试比较:
其一,从句法平面看,a、b的句型不同。a句是顺承复句,前分句的主语蒙后省略,分句的主语相同,能自然地衔接;原句虽也是顺承复句,但分句的主语不同,且都没有出现,而是依托其他词语实行交叉性的承前省和蒙后省,很难融为一体。b句把复句变换成单句,让“逃避”作主语,“我”充当兼语,是个典型的兼语句。
其二,从语义平面看,a、b凸显的重点不同。a句强调“我”的两个心理活动紧接着发生,凸显时间上的“紧连”义,其验证形式为:可添加“一……就……”,变换语法手段,将意合改成关联。两个心理活动虽有先后,构成承接关系,但间隔极短,几乎同时发生,突出了“我”歉疚和自责的坦诚一不犹豫、不遮掩、不辩解;同时,前分句颇似英语中的状语从句,除了表时间外,还有兼表原因。而b句是兼语句,凸显“使令、促使”的意义,强调“它的无抵抗的逃避”震撼了“我”的心灵,促成了“我”的反思和自责。
其三,从语用平面看,a、b的话题不同。a句以“我”为话题,联系语境来看,上文主语是“我”、“我的良心”,写“我”的心理感受,是以“我”为视点来展开叙述的,因此,使用a句,前后话题一致,表达特别流畅。而使用b句,话题由“我”而突然转为“猫”,主语“它的无抵抗的逃避”来得有些突兀,跟前句衔接得有失缜密,弥补办法是在“它的无抵抗的逃避”前面添加连词“而”,将上下两句连贯起来。因此,联系语境看,改句a是优选的。
“一样话百样说。”同一内容,往往可以采取不同的表达。但如果说话、写作时拿不定主意,既想用这种说法,又想用那种说法,结果把两种说法糅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混杂。“句法结构杂糅,是指把两种不同的说法硬凑在一起,把两种不同的结构套叠在一起,以致造成结构不合法则,语义混乱费解。”。a、b的句法结构、语法意义和语用价值都有细微差异,属同义句式,作者将它们混在一起,造成了结构杂糅。
不联系作者的心灵世界,就很难彻底地揭示语言失误的秘密。从心理层面透视,这个段落是全文的情感高潮,最能彰显作品的主题。作者情感澎湃、追悔不已,一方面想用顺承关系突出“紧连”义,表达厚重的愧怍和严于律己的精神;另一方面,又急于用兼语结构突出“促使”义,表明猫的无助逃避铸成了“我”心灵中抹不去的痛。正是这种鱼和熊掌都不忍舍弃的心理动因,导致了作者的一时疏忽,从而在作品中留下了一处结构失误。
王希杰教授说:“任何一个个人,不管他在语言方面下过多大工夫,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体现一种语言的规范。”“为了推动汉语修辞学的研究,还应当提倡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态度,打破对名人名篇名句的盲目崇拜。”他对施耐庵、鲁迅、赵树理、毛泽东、郭沫若等语言大师的作品,都进行过“咬文嚼字”式的分析。例如:
⑤攻击礼教和白话,即有趋于赤化之忧。(鲁迅《而已集·扣丝杂感》)
⑥陈秉正老人的老技术,不但在大磨岭是第一,就整个白云岗山区来说也是曾被评为特等劳动模范的。(赵树理《套不住的手》)
例⑤,主谓在意义上搭配不当。五四运动中,顽固保守派攻击白话,完全是站在“赤化”的对立面,只有“提倡白话”或“攻击文言”才会“有趋于赤化之忧”,所以,主语应修改为“攻击礼教和提倡白话”。例⑥,压缩后成为“老技术被评为劳动模范”,主谓显然搭配不当,后分句需添加主语,修改为“……他也曾被评为特级劳动模范”。
名家名篇里偶尔也有语言文字的砂石,这很正常。我们提出这个例子,就为了说明这一点,这根本不会损害作者语言大师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