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5期 ID: 377383

[ 陈学江 文选 ]   

《报任安书》中几处翻译商榷

◇ 陈学江

  我在教授鲁教版《报任安书》一课时遇到几处课本和教参都解释不准或不详的地方,现提出来与各位方家商榷。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用之所趋异也”,教材注为:“运用死的地方不一样。趋,趋求,趋向。”“用”译为“运用”不妥。《古汉语大词典》:用,同以、因,表示原因,译为“因为,因此”。例句:人教版《劝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注为:(这是)因为心专一(的缘故)。又《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何用”,因为什么。又《史记·李将军列传》:“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将。”“用善骑射”就是“因为擅长骑射”。又《史记·外戚世家》:“平阳公主曰:用天自故废。”“用天自故废”就是因为天子的原因而被废。所以这里的“用之”,可释为“因为死”,“之”代词,代“人固有一死”。这一句可译为“这是因为他们死的趋向不同呀”。苏教版这一句就翻译为“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在为什么而死上有区别”。
  2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教材注:“威,威力。约,约束。渐,逐渐形成的状况。”正确。而将“积威约之渐也”释为“日积月累,逐渐驯服”则语焉不详,令人费解。若将这句译为“这是由于积久的威力约束它而逐渐形成的状况呀”就好懂多了。同理“积威约之势也”可译为“这是由于积久的威力约束它而逐渐造成的态势啊”!
  3 敌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这里的“浮沉”与“俯仰”均未注,教参仅译为“所以,暂且随世俗而浮沉,与时势相俯仰”,这等于没有翻译,还是语焉不详,令人费解。《古汉语大词典》将“浮沉”注为:“在水中时上时下,比喻随波逐流,消极处世的态度。”且例句即此。“俯仰”有三个解释,分别是①上下。如成语“俯仰生姿”:一举一动都很漂亮。②应付,周旋。③表示时间短暂。如《兰亭集序》:“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根据上下文意思,当解释为②。故此句可译为:“所以暂且随着世俗社会随波逐流,与世时相周旋,以抒发内心的郁闷。”如此解释。意思才更加明确。

《报任安书》中几处翻译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