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导主任,有幸经常听语文教师的课。一些教师的课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课的目标明确,过程紧凑,教师大都能用自己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及高超的教学技巧,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超越文本,超越课堂,把学生引向课外,引入广阔的生活,使学生学会广泛涉猎、大量阅读,学会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从而积淀文化底蕴,增长知识见闻;有些课通过师生思想的碰撞与互动,课堂不断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然而听过一些语文教师的课后,撇开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不论,单就语言的运用,感觉很是别扭。这些教师要么干脆就用方言教学,要么用非常生硬的普通话教学,无论怎样,都让人感觉不是滋味。那么,语文教师直接用方言教学有什么不良的影响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普通话的有效推广和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儿童少年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中小学,特别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普及普通话的最重要阵地。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普通话教学,现行新课标就规定初中学生说普通话能准确表达,讲述准确生动,高中学生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口语交际能做到恰当机敏。我们这里的人平时交流就用方言,所以普通话在平时是没有市场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这点很有限的时间内练练普通话了。如果教师不创造条件,甚至连教师自己都不会说或说不好普通话,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怎么能够提高呢?但是这点又恰恰非常重要。
现在是知识的时代,更是信息交流和沟通的时代。现代社会对于口语表达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现代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时对于口语表达能力是十分看重的。眼下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有很多笔试成绩突出的大学生、研究生,只因“讷于言”而被无情地淘汰下来。如今,口语表达在社会交际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在外事、投资、商贸、旅游、公关、公共服务中,口语表达水平常常决定着事业的成败盈亏。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你有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想法,应该让别人尽快了解。所以有专家认为,讲话也是生产力。拥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求职成功率自然要高出一筹。这里的口语表达,我想绝不是方言表达,而是全国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我们的语文教师难道不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训练吗?
二、直接影响了语文课的语言美、艺术美。影响教学效率
任何美的东西都是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的统一,没有美的形式的依托,美的内容便成为空中楼阁。语文课堂的内容美依赖课堂的形式美而得以表现。其中语言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时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实际上,于漪在这里不仅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锤炼问题,而且也提出了一个课堂语言的美感问题。课堂语言不仅要有规范、简洁、严密等等一般特质,更要有优雅动人、回肠荡气的美感效应。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也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由此可见,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美的艺术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成败具有重要作用。
同样的课,用普通话教学和用方言教学,其效果相差甚远!
朗读是语文课的主要实现手段之一。好的教学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悠长的效果,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教学朗读,它的感染力不亚于一幅美丽的图画,一首动听的歌曲。朗读教学搞得好,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挖掘深意,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搞得好,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有致的感情变化的波涛中受到多方面美的陶冶。一篇好文章,如果能用普通话,教师通过语气、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和情绪的调动,或刚劲、激扬,或温馨、柔美,以情感再现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用声音重塑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把学生带人作品创设的艺术境界,使学生心灵得到艺术魅力的感染和高尚情操的净化。对教师而言这是传播美,对学生而言是在享受美!相反,如果用方言朗读,一定会韵味全无。《周总理,你在哪里!》用方言读和用普通话读,即使感情同样丰富,语调同样激扬,其效果定会大相径庭!我曾试图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形容语文教师用方言搞语文教学的感觉,但始终没能如愿。怎么说呢,有点像上身穿西装打领带,脚下穿球鞋的感觉,又有点像用筷子吃西餐的感觉——不好形容!每次听这样的课时,我的感觉很异样,但我观察学生,他们的反应很自然,也难怪,习惯了呗!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现在绝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使用方言教学的教师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且这些教师大多是老同志,长期以来,教学一直讲方言,改口讲普通话感觉别扭,加之可能认为自己从教的时间也不长了,学习普通话没有多大必要。 我认为这种想法很不足取。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曾在一次讲演中谈道:“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委员们,全是老头儿,平均年龄近70岁,普通话大都讲不好。有人问:你们自己讲不好普通话,怎么来推广普通话?我们说,正是由于自己讲不好,所以要推广普通话。”受这个感人的事实启迪,我们能否也可以这样说:正是我们的普通话没学好,我们才要大搞普通话教学。
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我们心爱的课堂,为了美得让人心动的语文,老师们,请您学说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