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语文教学之友 2009年第5期 ID: 377401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

◇ 万小英

  在一套高三模拟卷中发现一道判断词语正误的题目,其中“暗渡陈仓”是正确的,这和我印象中的“暗度陈仓”有出入,于是立即查阅工具书。这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发现了问题,不同版本的词典居然有不同答案。
  综观查阅结果,目前工具书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用“暗度陈仓”,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今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等,都只收“暗度陈仓”。一派主张用“暗渡陈仓”,如《中国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以“暗渡陈仓”为主条,而以“暗度陈仓”为辅条。另外好几部工具书还存在矛盾现象:如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前者收录为“暗度陈仓”,后者为“暗渡陈仓”;《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词目中却用“暗度陈仓”,表现出该工具书也存在前后不一的矛盾之处。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哪个“度”呢?要知道学生考试可是来不得半点模糊的。
  其实,“暗度陈仓”这一成语是有出典的。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都南郑。他带着人马去南郑时,把经过的栈道都烧毁了,表示以后不打算再回关中,消除了项羽对他的疑忌。不久他带兵绕道北上,在陈仓(令陕西宝鸡市东)打败章邯的军队,又回到成阳。小说家把这段历史演义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暗度陈仓”比喻以假象作掩饰而暗中行动。也喻指男女私通。例如《元人杂剧钩沉·千里俐行》:“他更有韩信般暗度陈仓道,准备着大会垓十面将军吊。”又如《金瓶梅词话》第七十回:“此是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按此观点该用“度”。
  在现代汉语中,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渡”的第1项释义是: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江河)等,如飞渡太平洋。引申为由此及彼,有时还带点比喻意义。如渡过难关,比喻通过困难像通过江河一样艰险。“度”的第13项释义是:过,经历,指经过一段时间。跟通过江河没有直接关系,如欢度春节、度日如年。陈仓(又称故道)作为地名,跟江河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按此观点“度”字也更为贴切。
  但在古汉语词典中又是另一番情形。如同样是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4版)中,“度”的释义第5项是:“渡过,越过。渡水的意义后来写作‘渡”’。按这种观点看“度”是越过的本字,后来才将过河的“度”加上三点水变成“渡”。可见古时“度”与“渡”在作“过”解时是相通的。而“暗度陈仓”或“暗渡陈仓”的“度”和“渡”都是作“过”解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暗度陈仓”和“暗渡陈仓”两者都没有错。
  而且历来古书也确有写成“暗渡陈仓”的。如清·朱佐朝《轩辕镜》传奇:“军情事,令所当,须教暗里渡陈仓。”再如《群音类选·桃园记·独行千里》:“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即使到现在人们把“度”写作“渡”也是有工具书依据的,不信请看:
  ①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编《新华成语词典》列词条“暗渡陈仓”。所附解释有:“渡。越过。”“渡,也作度。”
  ②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王同亿主编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列“暗度陈仓”。所附解释有:“度,也作渡。”
  ③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甘肃师范大学编写《汉语成语词典》列“暗渡陈仓”词条,设有“渡也作度”的解释。
  ④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汉语成语词典》列词条“暗渡陈仓”,解释:“也作‘暗度陈仓”’。
  ⑤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中国成语大词典》两词都收,且以“暗渡陈仓”为主词条。
  ⑥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两词都收,并注明:现在多用“暗渡陈仓”。
  及至查阅《汉字简化方案》,才发现原来在汉字简化之前,此成语一直是写为“暗渡陈仓”的,1956年以后。把“渡”简化为“度”,“渡”字被废除。按此规定,教师把“暗度陈仓”定为正确写法。把“暗渡陈仓”定为错误写法,是有道理的。后又查阅相关《教师教学用书》——该书反映了国家教育部门的观点——发现也是把“暗度陈仓”视为正确写法。
  综上所述。我的观点是:“度”是初文,“渡”是后起字,古人文中只写“度”,后来的人才写“渡”。因此,成语中才会两字并存。就如成语“莫名其妙”和“莫明其妙”、“好高骛远”和“好高务远”一样,两个都应该得到承认。但既然已经简化,在成语中还是应以“暗,厘陈仓”为准。

“暗度陈仓”还是“暗渡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