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651

[ 万常鸣 文选 ]   

谷雨照蛙

◇ 万常鸣

  我师简介
  万常鸣,现为江西南城县龙湖中学语文教师,任教20余年。一直从事历史、语文、美术等教学工作。工作上勤恳、扎实,工作之余不忘钻研教材、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喜欢涂鸦文字。至今已有教育教学论文以及小说、散文、诗歌等近百篇。散见于《中国教师报》及其《语文世界》《新课程改革与实践》《江西教育(教学版)》《初中生之友》《红杏报》《海曙通讯》《抚州广播电视周报》《麻姑泉》等报刊。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全国各级奖励。
  
  创作感言
  用心感悟真情用心书写性情
  人在红尘走,
  心在情中流;
  炼就聪慧眼,
  笔将性情书。
  ——诗以题记
  人是世间微物,并无高贵之处。人与自然和谐交往,世界才会为你尽现缤纷;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才能碰撞出真情火花!听得到花开声音,定为灵性之人;关注他人冷暖,必有一颗向善之魂!文学也即人学,作文就是做人,讲求率真纯朴,才能写出真情文字!
  我话我师
  “字是练出来的,文章是改出来的,而你们的作文是咬笔皱眉挤出来的,能动情吗?能感人吗?宝刀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关注身边事、体味父母情。写真实事、抒心中情,定能写出好文章。”“嘿,还真是的,老师这话真不假!”
  ——九年级(2)班周彪
  
  青山脱去重袄,露出温润的黛色。沉睡一冬的山野热闹起来了:鸟儿啼叫,溪水潺潺,虫声鸣啾……
  不久,春耕开始了。稻田在农民的铁犁下翻滚着,袒露出黝黑的肌肤,散发出温热的气息。疏松的泥土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着,撩拨得人儿浑身舒爽,惬意无比。
  谷雨一到,天气已是相当暖和了。热风轻拂,就连青蛙也耐不住了寂寞,咕呱呱、咕呱呱,躲在田间泥堆里唱起了初夏之歌。
  这时的我,最盼望的日子就是周末:可以放下手头的事情,打着赤脚,提着小桶,在原野上寻寻觅觅……白天,在小溪里抓虾、摸鱼;在水田里找寻着天地间的馈赠——泥田螺。泥螺壳薄肉嫩,清香爽滑,属真正的纯天然食品。不过,农民一插秧,化肥一撒播,泥螺也就销声匿迹了!也难怪那贪嘴的鹭鸶、尖喙的鹳鸟成天在农田上空飞翔,它们也想享受着这一年一度难得的美味。
  我在田野中奔走,名义上是丰富饭桌,实际是山野娃的“猴性”难改,空旷的原野可以任由驰骋、欢叫、耍闹……尽情享受着初夏田野的那份清新!不过,最开心的事还是晚间去“照蛙”。
  泥蛙是一种季节性青蛙,一过谷雨就难觅踪迹了。成年的泥蛙褐皮、花肚,全身油滑,是一种非常滋补的田间美味。俗话有云:“谷雨吃泥蛙,痱子不安家。”
  黑夜还未涂满天,泥蛙已开始唱响不眠之歌:咕呱呱、咕呱呱……而那真正的吃害虫、保庄稼的田间斗士——绿皮青蛙,也会跟随着泥蛙唱和着。我们这儿的抓蛙农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约定:绿蛙绝不能捕捉的,它们是农家丰收的希望,即使偶然抓获也回放生的;而专吃水田中的浮游生物和泥土中的微生物泥蛙则是他们捕捉的对象,我当然也不例外。
  吃过晚饭,我整理好器具,休息一会儿,就可以出发了。初夏的田野,晚风轻轻地拂过脸庞,清凉而惬意。
  走出家门,泥蛙的鸣叫已是响亮可闻。田野里已经到处有额灯在闪烁,那是抓蛙农早就在田间工作了。
  夜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路上都能听见虫儿哧哧,鸟儿啾啾……偶或有一只老鸦,被我的脚步声惊飞,从高高的槐树梢扑腾而去。
  淌过水沟,进入水田。那泥蛙听见人的脚步声,叫声戛然而止,等你一过,它们又唱起了欢歌,似乎在炫耀,又似乎是自豪。此时,我把额灯打开,一束强烈的白光照射在旷野上,屏气凝神,注视着灯光的流动……额灯在水田里扫描,一对红眼进入眼帘,哈哈,那是泥蛙蹲在水田里歇息!如果照到的是绿眼,也不必害怕,那是夜放的老牛瞪着大眼,在向你闪烁着温情的蓝幽的目光……我用额灯一直照射着那双红眼,用手扶住额灯,移动脚步,快步向前。泥蛙被强光照射着,神志迷乱,蹦跳感官顿失,只需用手轻轻一捉,一只肥大的泥蛙就进入网袋中。有时遇到一对泥蛙交尾,那可是一手双蛙的收获呀。
  几个小时的田间奔走,一般能捕获到两三斤泥蛙外带两三碗大泥螺。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不济,抓蛙这类体力、灵巧的活儿已很少去践行了。如今的初夏,听着蛙声,想起以前抓蛙的经历,那种愉悦、洒脱而有趣的画面又映入眼帘,走进梦乡,让我增添几多回味。

谷雨照蛙
目录

  •  / 乔林晓
  •  / 飞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