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6631

[ 韦秉文 文选 ]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新思维训练

◇ 韦秉文

  ⒈阅读下面这首晋诗,按要求作答。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挂寒柯①,远望时复②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③。
  【注释】①寒柯:指松树枝。②远望时复:倒装句,应为“时复为远望”,有时又远望。上句近观,此句远望。③尘羁:尘网,是说尘世犹如罗网,指的是仕途。
  ⑴用简洁的语言解说诗句“凝霜殄异类”中的“异类”在诗中的意思。
  ⑵这首诗有什么含义?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题提示]
  ⑴回归原诗,联系上句可知字面义:上句说春夏众草青青,长势茂盛,一时掩没了青松的英姿,此句“凝霜殄异类”是紧承上句而来,意思是说,严霜降临,众草凋零。联系下句明写青松挺拔的英姿,常青的秀色,卓然出现于世,暗喻人格高尚的士人,与上句形成对比,这样便不难推断出深层义
  ⑵“青松”比喻自己坚贞不渝的人格,“众草”比喻一班无品无节的士人,“凝霜”比喻当时严峻恶劣的政治气候。“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意思是说,青松多了,蔚然成林,便难以给人以强烈印象;一株青松卓然独立于天地之间,人们这才为之诧异。这里比喻人人都可以挺立起自己的主体人格。可惜士人往往陷溺于私欲,难能“卓然见高枝”。最后四句铺陈写自己:先写近,挂壶寒柯,再写远,遥望松姿,最后抒情。可见,这首诗采用的手法是比兴。赞颂青松,是想表现一种孤独而高尚的感情。朱熹说,兴,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⑴~⑵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 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 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 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⑴请结合全诗,评析颈联中“断”和“平”二字的妙处。
  ⑵尾联“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与前六句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提示]
  ⑴回归原诗,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进行分析,遵循诗歌语言铺设的路径,身临其境、设身处地体味诗人的心境,达到心与境自然融合,与诗人心心相通,才能品味出题中“断”和“平”二字的妙处。切不可把题目给出的字词孤立起来揣摩、推断。“结合全诗”,首联说,故乡早已在远方消失,暮色苍茫之中自己还在孤独地行进着。颔联具体写异乡孤征的感觉。诗人放眼四围:入城前见到过的野外戍楼上的缕缕荒烟,这时已在视野中消失;深山上参差不齐的林木,看上去也模糊一片。可见烟是被夜色遮断;木是被夜色荡平的。“野戍荒烟”与“深山古木”,原本在孤征道上还可有一点安慰,这时就要全部被夜色所吞没,不用说,随着夜的降临,诗人的乡情也愈来愈浓重。尾联自问自答,抒发了无尽的乡思之愁。据此,便可体味出“断”和“平”二字的妙处
  ⑵细读尾联,分清两句运用的是不同的“抒情方式”,笼统回答都运用了“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则不准确。第二问,弄清“如何此时恨”的“恨”指的什么,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情便不难把握了。联系首联中的“故乡”、“日暮”等词语,也不难得出诗人抒写的“恨”指的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思乡伤感之情。
  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①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①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⑴这首诗首句发问“何意栖碧山”,次句“笑而不答”,到底回答了没有?请作简要分析。
  ⑵有人说“桃花流水窅然去”是景象,颇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味道,你以为如何?
  [解题提示]
  ⑴先直接回答题干中问题“是”还是“否”,然后紧扣相关诗句——三、四句——阐释、印证。
  整体把握:这是一首诗意淡远的七言绝句。诗题一作《山中答俗人》,诗中“问”的主语可见是“俗人”,诗中“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碧山”是充满着天然、宁静之美的“天地”,实非“人间”所能比!“人间”怎样?诗人没说,人们从第二联的“桃花流水”、“别有天地”中可领悟“笑而不答”的内涵是什么。
  ⑵此题是比较赏析的一种题型。“流水落花春去也”是李煜《浪淘沙》中的名句,写的是李煜由帝王变囚徒后的凄苦之情。
  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至武阳渡作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⑴这首诗选取的是游子将抵家时的一个片断情景,二、三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⑵刘克庄一生诗歌风格多变,这首诗的语言特色与李白的《静夜思》相近,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解题提示]
  ⑴紧扣题干中的“情感变化”进行表述。
  ⑵①注意题干提示性语言“与李白的《静夜思》相近”,《静夜思》的特点是清新朴素,明白如话。②从常见的评价古诗词语言风格“术语”入手,结合本诗进行思考。
  一般说来,解答风格鉴赏题分两步走:①结合语言特点,界定风格;②结合具体诗句,阐释风格。“两步走”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题干指向,或一步,或两步,不必拘泥;在界定风格时,可以概括或变通使用平时掌握的语言风格“术语”。常见“术语”有:含蓄、婉转、明丽、洗练、质朴直率、明白如话、清新自然等。注意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田园诗恬淡宁谧,山水诗清新优美,边塞诗悲凉慷慨,讽喻诗沉郁激愤,咏史诗雄浑壮阔,等等。
  5.阅读下面一首元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魏初
  昨日邮亭,树头一带青山晚。绿波清浅。人与天涯远。
  今日相逢,绿蚁新醅满。歌声断。落红零乱。梦逐春来雁。
  ⑴小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⑵“绿蚁新醅满”出自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是将“酒”改成“满”字,可以不改吗?请作简要说明。
  [解题提示]
  ⑴“绿波清浅”中的“浅”与近相连,这与后文中的“天涯远”形成悬殊的比差,从而凸显行程的遥远和再会的遥遥无期,可知心情惆怅沉重;“歌声断。落红零乱”暗示欢聚之后,又有新的离别、新的痛苦。
  ⑵从押韵与情感角度思考。
  (参考答案见本期第51页)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新思维训练
目录

  •  / 乔林晓
  •  / 飞白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