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如何有效的将网络应用于语文教学,更好地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诗歌鉴赏与网络整合的可行性
古典诗歌具有篇幅短、意象凝练、意境深远的特点。在帮助学生鉴赏时,应该更多地设置情境,借助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介来营造氛围,让学生能轻松地领会诗歌丰富的意蕴。利用网络,可以达到这一教学目的。
诗歌是作者极具个性的情感外化。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想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因此,只有在情感上、心灵上与作者相通,才能更好地解读、分析诗作。我们应该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心理、情感、个性特点选取自己喜欢的、与自己的心灵相契合的作品来分析鉴赏。网络为诗歌教学的开放、动态与自主的特性提供了有利的实施环境。
二、网络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第一,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据此,有效的教学应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的学习。
第二,创造性教学理论认为,要为学生提供近距离、面对面的学习环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情感、形象、人际关系等学习要素得以充分利用。
第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我教育包括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学生相互的教育和学生个体的自我教育三个方面。以上教育理论都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而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能更好地提供符合上述要求的操作平台。
三、网络教学与学习环境设计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整个学习环境资源和认识工具是相对贫乏的,课堂信息的通道也经常是单向、有限的,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进行探究性学习,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学习的效率相对低下。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能弥补以上的缺欠,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制作教学和学习的资源库,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包含充裕的知识信息、典范的实践案例、有效的合作认知工具和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人机交互调控界面。
1.学习资源库
学习资源是学习者从事认知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意义建构的基本信息源泉。基于网络的学习资源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型的学习资源,它以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电脑网络上,供不同的使用者在不同的地方自主选择使用。我们可以设置基于互联网络的多层面的学习资源库群:第一层,互联网资源库。可以在资源库中收集整理一部分学习资源的链接,同时提供智能化的网络搜索引擎,以利于学生能检索到更多的信息资源。第二层,诗歌鉴赏专题资源库。专题资源库下设:①文本资源库,提供一些典范的古典诗词;②音频资源库,提供部分诗词的诵读材料;③影像资料库,提供古典诗歌的有关图片、Flash动画、视频文件,以更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第三层,解决问题的方法库。收集一些介绍诗歌鉴赏方法的文章和演示文稿等材料,让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交流讨论区
网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有能力适时地互动交流 ,实现学习过程中信息通道的多维化。当然,为了实现学习交流的有效性,必须对这个多维的信息通道进行相应的规划与控制。为此,课前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个交流讨论板块,供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为了协调各小组的学习秩序,设置一个公共的教师专区以供各小组把疑难问题反馈给教师。
3.成果展示区
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自我校验、自我评价的空间。为此,在BBS中设置一个专区,让各个小组展示各自的研究、讨论结果。这种结果可以视情况而有所不同,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PPT演示文稿或网页。教师可以在这里提供一些演示文稿和网页的范例,以提高效率。
总之,在这种丰富的环境下,每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一个小型的信息源。每个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其他学生学习的帮助者。
四、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要达到高效的学习目的,就必须构建合乎学习规律的学习步骤。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教学过程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情境激趣—目标定向—方法指引—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下面摘要述之。
1.情境激趣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范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可以按以下步骤来进行。可以先提供文本形式的一首诗给同学阅读,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后对诗的形象进行想象,可以个性化地还原出诗的意境。这基本是传统的阅读方法,可以与后面的方法指导做对比,增强学生对不同方法的印象。然后播放诗的配乐朗诵或Flash动画,在观看后与自己原先在头脑中构思的意境相比较。主要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明确在诗歌鉴赏过程中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2.目标定向
给学生明确的目标可以更快地取得学习效果。课前提供一些预设的问题供各小组选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共同选定的问题,进行共同鉴赏。
3.自主学习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问题与诗歌,分工从不同的角度到专题资源库、综合资源库或互联网上查找有用的资料,并对查找出的资源进行综合判断、筛选、整合,然后做出自己对该诗的评价意见。每位小组成员都可以在资源库中查找资源对这首诗进行鉴赏,也可以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把查找的资源和交流讨论结果贴到这个板块上,以供参考。
4.成果展示
各小组对本组成员查找的资源、发表的观点或其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完成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演示文稿或网页,完成汇报材料后指定一位同学上台汇报本组的成果,并接受其他同学的质询。
尽管基于网络的教学可以达到多方面的目标,但是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需要我们一分为二来看待,这种基于网络的资源型学习也不例外。比如,控制不好会让学生产生对网络知识的依赖,泯灭自己的创造性;另外,超链接的丰富与灵活,也可能让学生“迷航”,偏离要解决的问题而去搜索无关信息的现象等等。因此,当我们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基于资源的教学时,应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认识和周密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国光中学(36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