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学生的阅读取向来看,名著日渐被冷落。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课业负担重,缺少有效的阅读指导和兴趣激发。笔者针对这一问题,改变教学设计,试图改变这一现状,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探究性学习就是尝试之一。
一、准备工作
布置学生收集《红楼梦》的相关资料,分小组完成,共五部分:《红楼梦》简介及价值、作者生平知多少、精彩故事讲一讲、典型人物说一说、影视作品回顾。由小组代表以小讲坛的形式和大家分享成果,教师在小组讲解结束后作点评和补充。如学生讲到凤姐的语言诙谐幽默和善于取悦讨好,教师补充:有一天,史湘云请贾母等人赏桂花、吃螃蟹,贾母讲了自已小时失足落水的事。她说掉下水木钉碰破了头,如今鬓角上还留下一个指头大的坑呢。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贾母听了,说:“这猴儿惯得了不得了,拿着我也取起笑儿来了,恨得我撕你那油嘴。”实际上这是贾母在夸她懂事、孝顺。凤姐的机智诙谐、承欢膝下,赢得了老祖宗的欢心,这使得她在贾府拥有与众不同的地位。
此活动使学生全面地了解了《红楼梦》,并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确定课题
《红楼梦》探究性学习总课题为人物形象探析,由小组成员共同选定某一个或几个人物研究,确定小组研究课题。选题时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如探究课题不要过于集中,尽量让各个小组从不同角度选择人物,以达到研究的多角度和全面性。从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十二钗,贾母、王夫人、贾政等长辈,袭人、晴雯、平儿、鸳鸯等丫鬟中选择。
三、探究过程
1.文本阅读
文本阅读采取课上阅读和课下阅读相结合的办法。课上阅读对刻画主要人物有重大作用的章回,其他章回课下自读。
(1)导读文章阅读和文本阅读相结合。阅读导读文章,能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导读文章由老师提供。
(2)课堂阅读:围绕人物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把握《红楼梦》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会分析和总结人物形象。
阅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块进行人物刻画方法总结,内容如下:
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例如语言描写表现湘云的心直口快:宝钗的生日宴上,凤姐说有一个人活像小戏子的扮相,但没说这个人是谁。在座的人都已猜到是谁,却怕那人不高兴而不肯说,唯有湘云直言“像林姐姐的模样儿”,惹得黛玉很不悦,引起一场小风波。
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红楼梦》中居住环境的描写透露了人物的性格、爱好、气质等。黛玉住的潇湘馆是小小的两三间房舍,小门,小小退步。优雅小巧的环境,暗合了林黛玉玲珑柔弱、内向安静的气质。潇湘馆“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竹子,成为她宁折不弯、高雅脱俗品格的象征。
通过诗词渲染人物形象。师生品读《葬花吟》和《秋窗风雨夕》,学生在“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等诗句中领略了黛玉的多愁善感和超凡才情。
通过判词、灯谜等暗示人物命运。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和其所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都是其为尼之谶,暗示了她从公府千金沦落到缁衣乞食的命运。
通过他人的评价补充刻画人物。如李纫评鸳鸯说:“比如老太太屋里,要没那个鸳鸯,如何使得?从太太起,哪一个敢驳老太太……老太太那些穿的、带的、别人不记得,她都记得……那孩子心也公道,虽然这样,倒常替人说好话儿,还倒不依势欺人的。”同样的手法表现鸳鸯为人的端方正直。
运用对比等手法刻画人物。例如宝玉的奶母李嬷嬷把宝玉留着给袭人吃的糖蒸酥酪吃了。袭人并没有在意,还怕宝玉生事端说她上次吃了后肚子疼全吐了。相反,宝玉留给晴雯吃的豆腐皮包子被李嬷嬷吃了,宝玉问时,晴雯就不高兴地说李奶奶拿去给她的孙子吃了,宝玉听了大发雷霆。通过对比手法刻画了两人截然相反的个性:袭人性情和顺,宽厚隐忍,工于心计;晴雯爽直泼辣,锋芒毕露,胸无城府。
2.交流讨论
阅读一定章节后,小组成员课上交流阅读体会。分歧较大的问题,由其他组成员和老师共同讨论。如对晴雯的理解很不同:一种观点认为她身份卑微而不自贱,她追求自由平等,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的人。她不屑为名利做苟且之事,在主子面前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当众嘲笑袭人是讨好主子的哈八狗等。另一种观点认为她是一个尖酸刻薄、狂妄嚣张、目中无人的人。她跌破扇子顶撞宝玉时,讽刺好心来劝解的袭人,她还挖苦讽刺给王熙凤办事的小红,用簪子狠扎偷了平儿镯子的坠儿等。学生们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把握人物要全面客观,抓住本质。晴雯虽然言语尖刻、行为不羁,但她敢做敢当、光明磊落,敢说敢骂、心怀坦荡。她是一个本性美好的善良、正直、好强的人。宝玉的《芙蓉女儿诔》对她的评价足以说明这一点:“其为质,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星月不足喻其精;其为貌,花月不足喻其色”。
3.影视赏评
播放1987年版的《红楼梦》电视剧精彩片段,让学生形象地感受人物形象,观后小组交流观后感。欣赏影视时针对人物形象设计问题,比如原作中关于黛玉衣着饰物并没有太多描写,影视中黛玉初进贾府时及其他重要场合的衣着符合她的形象吗?让学生在思考中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4.走近名家
推荐观看名家《红楼梦》讲座片段,阅读《王熙凤的魔力与魅力》等论人物的文章。走近名家名篇,让学生学会全面、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如周思源的《晴雯之死与袭人之冤》能引发学生评价袭人的为人是好是坏,晴雯之死与袭人究竟有没有关系等问题的讨论。
5.表演活动
“走进《红楼梦》”精彩片段表演活动。小组成员合作将选定片段改编成剧本,然后自主排演。在编演活动中,老师是指导者和组织者,在小组中间和学生交流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表演活动由学生共同制定评分标准,分为三项:一是台词自然流畅(5、3、1),二是人物鲜活生动(5、3、1),三是整体效果好(5、3、1)。一个小组表演由另外几个小组打分,最后选出优胜小组和最佳表演者,并制作成表演录像。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交流表演心得。编演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书中人物的理解,让探究性学习变得丰富生动,同时也提高了阅读热情。
6.辩论会
辩题:黛玉和宝钗谁更适合做朋友?根据观点不同分为葬花队和扑蝶队,扑蝶队辩论内容总结如下:
宝钗:
①性格总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端方温和,宽容大度;富有同情心。
②众人评价:贾母: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赵姨娘: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湘云:你敢挑宝姐姐的短处,就算你是好的。我算不如你,她怎么不及你呢?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我但凡有这么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没妨碍的。袭人: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我倒过不去,只当他恼了。谁知过后还是照旧一样,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莺儿: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林黛玉: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③为人处事:过生日点贾母等老人喜欢的热闹戏文和甜烂食物。 金钏投井而亡后,去安慰王夫人。给黛玉送燕窝。接济邢岫烟。劝宝玉走仕途经济,宝玉不理,没有发火。知道黛玉读《西厢记》,好心劝导。
黛玉:
①性格总评: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尖刻小性,不关心他人。
②众人评价:李嬷嬷:真真这林姐儿,说出一句话来,比刀子还厉害。湘云: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说去。“小性,爱恼人”说的就是黛玉。红玉:若是宝姑娘听见,还倒罢了;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人,心里又细,她一听见,倘走露了,怎么样呢?袭人:这里宝姑娘的话也没说完,见他走了,登时羞的脸通红,说不是,不说又不是。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
③为人处事:对宝钗:姐姐也得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对周瑞家的: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剪破给宝玉做的香囊。晴雯不开门,伤心不理宝玉。嘲笑刘姥姥是母蝗虫。
辩论活动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全面、辩证地分析人物形象。
四、探究成果
在探究性学习的最后,小组合作完成人物形象探析论文。学生的论文不乏精彩的评论,如《首席大丫头之探——平儿和鸳鸯》:平儿和鸳鸯是首席大丫头,在贾府都有特殊地位。平儿可以代凤姐处理贾府事务,鸳鸯则连凤姐和贾琏之类的主子对她都不敢怠慢。二人虽有势,却不仗势欺人,也不以权谋私。贾母说:“她还投主子们的缘法,也并不指着我和这位太太要衣裳去,又和那位奶奶要银子去。”平儿虽和凤姐一气,但她也常常凭借自身地位为他人排忧解难。尤二姐被骗入荣府后,凤姐命人供给的茶饭都难以下咽。平儿看不下去,不顾惹来凤姐的不快,自己拿出钱给她弄菜吃。平儿的行事为人从奴仆兴儿的评价中也可以看出:“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她倒背着奶奶常做些个好事。小的们有了不是,奶奶是容不过的,只求求她去就完了。”
《红楼梦》的探究性学习结束了,虽然整个过程仍有一些遗憾和不足之处,但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是明显的。许多学生课下仍然在阅读《红楼梦》,笔者认为,这就是此次探索最大的收获。
作者单位:山东滨州滨城区二中(256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