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PLUS 教研 ID: 163779

[ 彭艳芬 文选 ]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式教法

◇ 彭艳芬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语文教师,要遵循“感知—理解—识记—运用”的认识规律,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探讨式”教学程序,要求教师着力改革陈旧的教学理念和单调呆板的教学程序,采用“认读—领悟—研讨—历练”等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的程序,指导学生认真读书,独自探究,共同研讨,使学生“运其才智”,达到“展卷而自能通解”。
   这四个环节的具体要求和做法是:
   一、认读
   这是阅读教学的起始环节,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向学生说明一个单元和一篇课文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地扫除阅读障碍,读通课文,明了课文大意。从学生打开课本那一刻起,首先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同时培养学生查工具书的习惯,参阅注解的习惯和圈点勾画的习惯,培养朗读、默读、泛读、速读的能力,根据课文提供的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和概括文义的能力等等。
   二、领悟
   这是产生认识的阶段。在领悟这一环节里,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并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悟”到了些什么,哪些地方还有疑问,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找出来。然后与前后左右邻座同学小声议论,互相答疑。起初,学生不会生疑,教师要多进行示范引导。如教《伤仲永》时,教师如果发现学生提不出问题,要有意问学生:题目叫伤仲永,文章里却找不到一个“伤”字,请大家研究一下,这个“伤”字是什么意思,为了仲永的什么而“伤”?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马上细读课文,寻疑问,找答案,兴趣自然产生。当学生有了发问的积极性,课堂里的沉闷气氛就会一扫而光,师生关系也会更和谐,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在发问评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难点、重点,发挥“定向”作用,启发学生提出一些跟课文重点难点关系较为密切的问题,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三、研讨
   这是在学生各自探究的基础上,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研究讨论,切磋琢磨,争议辩论,全面理解课文的过程,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极好机会。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提交全班同学讨论的问题按一定的意图排列起来,分组进行讨论。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如何理解?(2)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何开头却详写“清国留学生”?(3)作者写弃医从文跟写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4)“我”告诉藤野,自己将不从医,藤野为什么流露出悲哀的神情?(5)“我”后来为什么“便连信也怕敢写了”?(6)既然“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又怎么会得到藤野的特别关照呢?(7)写“清国留学生”时用了“标致”一词,是什么用意?教师把这些问题归纳成为关于藤野、关于选材等方面,并设计出一些“引路”题,帮学生将疑问成串,逐类讨论。下面是我和学生的一段互动记录。
   师:文章在对藤野的肖像描写之后,又具体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例表现了藤野的哪些崇高品质?
   生:(纷纷翻书、回答)
   师:你们是否认为正因为藤野有这些崇高的品质,所以我才怀念他?
   生:藤野先生如此关心自己的学生,当然值得学生尊敬和怀念。
   我马上提出上面的问题(6),将讨论引向深入。学生议论纷纷。他们的见解大致分为两类:一种见解认为,作者说“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是“我”谦虚的表现(他们还引鲁迅勤奋好学的故事为证);第二种见解认为,写这话并非表现“我”谦虚,而是更深刻地表现藤野对我的关怀,他们认为,“我”不用功尚且能受到藤野的关照,如果用功则更不用说了。第二种见解很快被大家认可了。我又继续点拨:用功与不用功,是否是作者得到藤野关照的关键原因?
   这一问,课堂又争论起来了,我马上抓住时机,提出上面的问题(4),同学们经过思考,大致肯定这样两点:一是表现师生之间情真意切,一旦分手难免伤感。二是藤野先生希望中华民族强大起来,他把对中国人民的情谊,凝于关照“我”的学医上。所以,“我”不学医了,当然感到失望。接着,我再从“我”如何结识藤野的这个问题入手,自然过渡到选材研讨中去。
   四、历练
   这是认知过程的吸收运用阶段。作为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有别于前面各环中的训练和练习,而是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测定,让学生通过一些比较综合的练习,又得到一次运用实践的机会,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操作能力和创造发挥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东省博罗县铁场中学(516125)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讨式教法
目录